高中语文-14.漫话清高达标训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VIP

高中语文-14.漫话清高达标训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14.漫话清高达标训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更上一层楼 1.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作官而不被评为清高。 B.这种情况与富贵决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C.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含,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D.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扬弃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 提示:A项作官-做官;B项决无-绝无;C项内含-内涵。 答案:D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清高是褒义词,也不算很高的评价,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相当模糊。 A.却 但是 因而 B.但 虽然 所以 C.但 然而 因而 D.却 然而 所以 答案:C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无误的一句是(  ) A.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B.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以“力耕”谋取“衣食”。 C.清高的“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 D.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 提示:A项“称颂”后应为分号;C项“正直”后应为逗号;D项引诗间应有逗号。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5题。 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的了。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树立;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官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4.陶渊明“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为人清正(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有才艺而辞官不做,力耕谋生。(只答“与富贵无缘”不合要求。) 5.人们常用一句熟语来形容这种“想无名而终于有名”的现象,这句熟语是什么?你对这种现象有何认识?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阴。(“认识”可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不强求统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雨诗意 记得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上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与潇洒。 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不认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