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之《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之《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之《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 一 学习目标 1、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3、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二 预习方案 方法指导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 1、背景介绍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作者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但是作者慢慢地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而在它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黄”。从而,文章引申出更深层的意蕴: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是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2、相关知识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牺牲。 3、字词积累 读音: 嵌(qiàn) 瞥见(piē) 了截(liǎo) 涸辙(hé zhé) 移徒(xǐ) 揠苗助长(yà) 婆娑(suō) 猗郁(yī) 蕈菌(xùn)     词义: 了截:明了简单。 慰安:使人心情安适。 涸辙之鲋:在干涸车辙里的鱼。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至宝:最好的宝物。 缘引:引导。 揠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物弄糟。揠,拔。 婆娑:盘旋舞蹈的样子。 猗郁:茂盛的样子。 攀缘:沿着物攀爬。 烽烟四逼:战争四起。 开释:打开释放。 (二)挑战任务 1、写一段“我心中的绿”的文字,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 2、作者是如何具体展开文章内容的,请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出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如何理解作者“囚绿”之后又“释绿”、“念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请大家就文中写绿和抒情的句子,挑选几处进行圈点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 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文意。 2、在文中做尽可能多的圈点勾画,并加上旁批,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品读语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悟旨晓情。 (二)重点指津 1、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2、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解读 1、“我”与常春藤有哪些相通之处?“我”囚绿对吗?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自由? 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4、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5、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恋绿、囚绿、释绿、思绿,这个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6、难句解析 (1)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2)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卢沟桥事件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