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自然的空调系统人造森林940407.doc
大自然的空調系統──人造森林 94/04/07
作者: 李國忠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溫室效應干擾氣候變遷
地球被一層保護層所覆蓋著,也就是「大氣層」,它是由氣體與懸浮粒子所形成,可提供動植物所需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氮,保護地球不受致命的紫外線直接照射,還能調節氣候。大氣層中的空氣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是氮氣及氧氣,二氧化碳雖僅占 0.035%,但它具吸收太陽輻射與地球輻射的功能,對地球溫度的變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裡含有吸收紅外線輻射的氣體,這些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後,有部分的輻射會再返回地球,使地球表面增溫,形成所謂的溫室效應。
工業革命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使得能源耗用量大增,化石燃料大量利用,對環境產生極大的衝擊,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化石燃料的原料,大多是數千年甚至數億年前,埋在地中的有機體,經長期的高熱高壓作用而以氣體、液體或固體的形式貯存於地層中,都是具有高碳量的物質,如天然氣、石油、煤等。這些物質是工業開發的主要原料及燃料,經過工業利用與燃燒,其所含的碳氧化而以二氧化碳形式釋放至空氣中,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重要來源。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燃燒,再加上工業化後土地利用的改變(例如森林破壞等),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加,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溫室效應,使地球持續產生溫暖化現象。
目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二氣化碳總排放量,每年高達240億公噸。
依據史崔勒派克與史密斯於 1995 年所做的估算,當全球海平面水位上升 1 公尺時,中國大陸約有 12 萬 5 千平方公里陸地面積會遭到淹沒,7,200 萬人口會受影響。
在地球的碳循環中,可以「碳源」(carbon source)與「碳匯」(carbon sink)區分。碳源是大氣中碳的發生源,主要來自工業發展中化石燃料的燃燒,而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於空氣中,以及原有植物分布地域的開發,如農地、綠地、森林地、熱帶雨林等的開發及改變利用。碳匯是地球上可暫時或長期吸取大氣中二氧化碳,並以不同形式貯存在吸收體中的碳匯聚物,如森林及其他綠色植物的生物量(biomass)、海底的鈣質軟泥沈積碳酸鈣,都具有吸收與貯存的功能,成為碳匯。
在碳源與碳匯的循環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貯存庫。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化石燃料的燃燒,每年把 55 億公噸的碳釋放至大氣,土地使用的改變,每年有 16 億公噸的碳排放至大氣。海洋與森林是地球上碳的主要吸匯體。海洋每年雖釋放 900 億公噸的碳至大氣,但同時可吸存 920 億公噸,因此海洋每年可淨吸存約 20 億公噸的碳。森林的再生長每年約吸收 5 億公噸的碳,陸域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淨碳吸存量大約是 14 億公噸。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顯著吸收碳的功能,每年可吸存約合18.5億公噸的二氧化碳,在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綠色的肺
一株小樹苗種下去,在日光的照射下,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把吸收自大氣的二氧化碳與根部所吸收水分中的氫原子結合,變為有機碳(碳水化合物),並釋出氧氣。植物把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機碳貯存在體中,是它的營養體,並賴以發育生長。
另外,植物在由根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取部分的微量元素如氮、磷、鉀等,這些微量元素具有分配有機碳營養體的功能,如氮可促進葉的生長,磷可促進開花結實,鉀可促進根莖生長,這些元素是植物肥料的重要成分。依光合作用化學反應式,每生產 1 公噸綠色植物,要吸收 1.6 公噸的二氧化碳,同時可釋放出 1.2 公噸的氧氣。
森林並不能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但可在生長期間顯著地緩和它上升的速率。綠色植物藉行使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變成有機碳固定於樹木體。木材是樹體的主要部分,只要森林具有旺盛的生長力,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存效果就很高。
森林資源兼具吸收、貯存及釋放二氧化碳的機能,是陸地生態系值得重視的部分。當林木是中、幼齡林時,隨著林齡而增加生物量,也提高它對碳的吸收能力,並把碳加以貯存。當林木已屆成熟林時,植物體可維持高蓄積的碳量,但它們對碳的吸收能力卻下降,這時所繼續增加和獲得的碳量是相當少的。因此林木及植物體對於碳的貯存能力,會隨年齡、林分組成狀態、森林生產力、經營活動與否、森林火災、病蟲害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一旦林木被伐採利用,則其所貯存的碳以另一種形式固定在林產品中。
森林中的天然林分大部分是過熟的老齡林,生命力逐漸衰退,對增加碳貯存功效已低。而人造森林經合理經營管理,可提高單位面積蓄積的碳量與生長率,而達到永續森林資源發展的目標,不但是生態材料的有效供應來源,更可促進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存,而可透過碳交易促成石化產業的綠色投資,改善大氣環境。
人工林
綠色植物是一個生物體,具有生、老、病、死及延續後代的生命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中天油简介.ppt
- 北京地区地表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环境地球化学3.PDF
- 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化学组成.PDF
-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糖类化合物的组成及来源-中国水网.PDF
- 北京斋堂黄土中主要温室气体组分特征.PDF
- 北京西山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研究-国家林业局.PDF
- 北冰洋冰层消失可能令欧亚地区频遭严寒.PDF
-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变化对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影响-云南大学.PDF
- 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全球温暖化3-环境科学学报.PDF
- 医用气体–二氧化碳仿单范例.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