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06.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硕 士 生:韩凤朋
学科专业:土壤学
导 师:张兴昌研究员
摘 要:以纸纺沟流域不同植被覆盖下的 3 个坡面和六道沟、纸纺沟、韭园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
条件下的养分空间分布状况。其结果如下:
(1)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坡面养分空间变化:不同植被覆盖下:林地的碱解氮、全氮的含量最大;
柠条灌木覆盖下的次之;NO3--N在三种植物中刺槐最高,柠条次之,茵陈蒿与二者的差别最大;NH4+-N
则是刺槐最高,柠条和茵陈蒿相差不大。刺槐林地覆盖下的坡面土壤中全磷的含量最高,柠条次之,
茵陈蒿覆盖下的最低。在同种植被覆盖下全氮和NO3--N沿坡面的变化有相似之处,茵陈蒿和柠条覆盖
下全氮和NO3--N的变化趋势为坡下坡上坡中,NH4+-N变化总的趋势仍然是坡的中间部分较低,坡上
和坡下较高,刺槐林地例外,原因跟刺槐共生的草类的拦截作用有关。但是在同一种植物覆盖下变化
的幅度没有NO3--N和全氮的变化趋势那么明显;而且,在不同的植物覆盖下的坡间差别也不是很明显,
甚至出现了交叉的现象。茵陈蒿覆盖下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最小,等值线比较平滑。刺槐林地变化最大。
茵陈蒿和柠条覆盖下有机质的变化总趋势为坡下≈坡上〉坡中。由坡面各养分与有机质相关关系中可
以看出矿质态氮(NO3--N+NH4+-N )在逐步回归模型中被剔除,不论在哪种植被覆盖下矿质氮与有
机质的相关关系都不是很明显。在刺槐林地覆盖下的逐步回归过程中全磷也被剔除,只保留了全氮。
说明在刺槐覆盖下全磷的变化与有机质的关系不大。
(2 )六道沟流域养分变化状况:①不同海拔高度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NO3--N的变化相近,在
海拔最低段(1140-1170m)含量最高,海拔在 1170-1230m之间三者变化不大,这个坡段内是农地的
主要分布区,人们施肥多在这个区间;在 1230-1250m段达到最低点。NH4+-N在海拔最高和最低处基
本相同,在 1170-1190m处最低,中间海拔段含量最高。海拔处于中间段时全磷含量较高(除去最低
海拔处的淤土)。海拔在 1170-1190m之间时全磷和NO3--N的含量出现最低值。②不同土壤类型中
NO3--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淤土中NO3--N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 2.95mg/kg ,远远高于其他土壤。
各土壤中NO3--N平均含量之比为: 淤土:沙黄土:硬黄土:黄绵土:粗骨土:风沙土=
+ -
2.21:1.84:1.61:1.41:1.22:1 。NH4 -N在各不同土壤中的平均含量相差不大,远较NO3 -N小,但从总体上
看,硬黄土含量最高,风沙土较低,黄绵土、粗骨土、沙黄土NH4+-N含量几乎相等。土壤中有机质
和全氮含量变化相同,最低的是风沙土,硬黄土最高。其它四种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土壤中全磷含量除风沙土含量较低外其它土壤含量差异不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硬黄土:沙黄土:
淤土:粗骨土:黄绵土:风沙土,其全磷含量的比例是 1.73:1.67:1.65:1.633:1.54:1。③植被类型对土
壤养分分布的影响:有机质、全氮、全磷在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农地的含量最高,
小叶杨林地最低。NO3--N的变化为农用的最高,小叶杨含量最低,草地和柠条的NO3--N含量基本相同。
NH4+-N的变化趋势没有其它营养元素变化的那么明显,但总体趋势仍然是农用地草地柠条小叶
杨。六道沟流域的全氮、全磷、矿质氮多数来自于有机质的分解,然而在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方
程中矿质态氮却被剔除,这表明矿质氮的影响因素不只是土壤中的有机质,可能还与人工施肥等其他
因素有关。
(3 )不同流域养分分布状况:不同的流域中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为:纸纺沟流域韭园沟流域六
道沟流域,他们的比值为 1.98 ∶1.33 ∶1。与六道沟流域比较,植被恢复后的纸纺沟流域和经过水坝综
合治理的韭园沟流域土壤全氮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跟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纸纺沟流域:韭园沟
流域:六道沟流域=1.91:1.47:1。韭园沟流域的全磷含量明显高于纸纺沟流域和六道沟流域,其全磷含
量之比为:韭园沟流域:纸纺沟流域:六道沟流域=3.04:1.37:1 。NO3--N和NH4+-N的变化截然不同,
NO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指导手册.PDF
- 青岛钢铁有限公司城钢厂环保搬迁工程-青钢集团招标信息网.DOC
- 青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公共卫生所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合.DOC
- 青海湖草原围栏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兼论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保护.PDF
- 青海乌兰地区上新世乌兰小植物群及古气候-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PDF
- 青海茫崖地区中—下侏罗统植物化石与时代讨论-西北地质.PDF
- 青石斑鱼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海洋学报.PDF
- 03年第一次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建筑师技师食品技师考试.PDF
- 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紧掩.PPT
- 03年地球科学学科能力测验试卷.DOC
- 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分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网.PDF
- 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试卷-宜宾一中.DOC
- 黄土高原地区植物叶片养分组成的空间分布格局7-黄土高原土壤侵蚀.PDF
- 黄山松不同龄阶针叶衰老指标的比较研究-林业科学研究.PDF
- 黄晓明饰:新梦想学校创办人.PPT
-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中国地质.PDF
- 黄河辽河和鸭绿江沉积角闪石矿物化学特征对比及物源识别-海洋学报.PDF
- 黄瓜复雌花等6对基因间连锁遗传关系的研究-CucurbitBreeding.PDF
- 2013年上半年保全KPI分析.PPT
- 黄河流域棉区秸秆还田下机采棉的氮肥用量和利用率-中国棉花杂志社.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