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及相关指南.doc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閱讀一本書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理斯·範多倫 作者簡介 1 序言 1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3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8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10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13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19 第二篇 閱讀的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23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29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38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44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53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59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64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72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76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80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歷史書 88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96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101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111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114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125 作者簡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德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斯·範多倫(1926- )   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個人共同署名。 序言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初出版的。很驚訝,我承認也很高興的是,這本書立刻成為暢銷書,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首有一年多時間。從1940年開始,這本書繼續廣泛的印刷發行,有精裝本也有平裝本,而且還被翻譯成其他語言—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與義大利文。所以,為什麼還要為目前這一代的讀者再重新改寫、編排呢?   要這麼做的原因,是近三十年來,我們的社會,與閱讀這件事本身,都起了很大的變化。今天,完成高中教育及四年大學教育的年輕男女多了許多。儘管(或者說甚至因為)收音機及電視普及,識字的人也更多了。閱讀的興趣,有一種由小說類轉移到非小說類的趨勢。美國的教育人士都承認,教導年輕人閱讀,以最基本的閱讀概念來閱讀,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問題。曾經指出1970年代是閱讀年代的現任健康、教育及福利部部長,提供了大筆大筆聯邦政府經費,支持各式各樣改進基本閱讀技巧的努力,其中許多努力在啟發兒童閱讀的這種層次上也的確)有了些成果。此外,許多成人則著迷于速讀課程亮麗的保證—增進他們閱讀理解與閱讀速度的保證。   然而,過去三十年來,有些事情還是沒有改變。其中一項是:要達到閱讀的所有目的,就必須在閱讀不同書籍的時候,運用適當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閱讀。法國學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說過:“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現在既然速讀已經形成全國性的狂熱,新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就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不同速度的閱讀法才是解決之道。我們的目標是要讀得更好,永遠更好,不過,有時候要讀得慢一點,有時候要讀得快一點。   很不幸的,另外有一件事也沒有改變,那就是指導閱讀的層次,仍然逗留在基本水準。我們教育體系裡的人才、金錢與努力,大多花在小學六年的閱讀指導上。超出這個範圍,可以帶引學生進人更高層次,需要不同閱讀技巧的正式訓練,則幾乎少之又少。1939年,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詹姆斯·墨塞爾(JamesMursell)教授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學校教育的失敗》。現在我引述他當時所寫的兩段話,仍然十分貼切:   學校是否有效地教導過學生如何閱讀母語?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到五六年級之前,整體來說,閱讀是被有效地教導過,也學習過了。在這之前,我們發現閱讀的學習曲線是穩定而普遍進步的,但是過了這一點之後,曲線就跌入死寂的水準。這不是說一個人到了六年級就達到個人學習能力的自然極限,因為證據一再顯示,只要經過特殊的教導,成人及大一點的孩童,都能有顯著的進步。同時,這也不表示大多數六年級學生在閱讀各種實用書籍的時候,都已經有足夠的理解能力。許許多多學生進入中學之後成績很差,就是因為讀不懂書中的意義。他們可以改進,他們也需要改進,但他們就不這麼做。   中學畢業的時候,學生都讀過不少書了。但如果他要繼續念大學,那就得還要念更多的書,不過這個時候他卻很可能像是一個可憐而根本不懂得閱讀的人(請注意:這裡說的是一般學生,而不是受過特別嬌正訓練的學生)。他可以讀一點簡單的小說,享受一下。但是如果要他閱讀結構嚴謹的細緻作品,或是精簡扼要的論文,或是需要運用嚴密思考的章節,他就沒有辦法了。舉例來說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