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PDF

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2006 年 7 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ul . 2006 第 29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 Philo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 29 No . 4 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 肖 守 库 (河北北方学院 政史系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 :清代有关捐纳的社会舆论在甲午战争前后空前活跃 ,且逐渐形成“三论”并存 、“停”论为主流的宏 观态势 。然而 ,因主张停捐的力量与主张行捐的力量相比劣势明显 ,致使停捐论在戊戌变法后遭受重挫 。但 是 ,经此时段 ,停捐论已深入人心 ,朝野有识之士对清王朝腐败根源的认识亦愈加深刻 ,并最终将捐纳与清王 朝一同抛弃 。 关键词 : 甲午战争前后 ;捐纳舆论 ;情势 中图分类号 : K 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6) 040 13505   士民以纳赀买取官职 、官衔或某种身份 、资格 [2 ] ( P1362) 选补 ,否则 ,且令肄业 , 听其再试” 。此后 , ( ) 的所谓“捐纳”有时也称“捐输”,在晚清时期严 随着清朝捐例的旋兴旋罢 ,“三论”亦时起时伏 ,终 重泛滥 ,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关舆论的生发自 清一世未得改变 。 不可免 。本文拟就其在甲午战争前后的宏观情势 ( ) ( ) 光绪十年 1884 年 至十五年 1889 年 ,因兴 予以论说 。 ( ) 办洋务 、筹措海防、应对灾赈 ,海防例 1884 年 、 ( ) ( ) 郑工例 1887 年 和新海防例 1889 年 接踵而开 ,   一 、“三论”并存的格局 规模甚大 。是时无人敢非议捐纳 ,“捐输之害 ,人 鉴于清代捐纳舆论的复杂性 ,为方便本文的 人知之 ,惟当此国用支绌之时 ,无人敢言 ,言之亦 梳理和分析 ,首先 ,有必要按照论者的观点对清代 [3 ] ( P126 1) 不敢尽” 。而与之相应 ,行捐论甚嚣尘上 。 捐纳舆论作一类型上的划分及概念上的界定 。大 直至 甲午战争前后 ,捐务已成弩末 ,加之捐弊 日 体上来说 ,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行捐论 , 深 ,特别是甲午战败给予国人极大的刺激 ,社会上 即主张和支持开行捐纳的观点 。二是变捐论 , 即 非议者才 日渐其多 ,要求停捐的呼声也 日渐高涨 针对捐纳制度本身的漏洞和其在实施过程中所滋 起来 ,并逐渐形成了“三论”并存的局面 。 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