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 李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吊古战场文》 李华

《弔古戰場文》李華 題解 「弔」即憑弔、哀悼的意思。 「古戰場」這裏指長城附近戈壁沙漠一帶。 《弔古戰場文》是作者借憑弔古蹟來抒發感受的作品。 主旨 李華通過對古戰場的刻畫,慨歎歷代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痛苦,並藉此借古諷今,諷剌玄宗窮兵黷武,並提出行王道以安四夷,擇賢將以防邊塞的政治主張。 內容重點: 作者渲染古戰場哪項特點?他如何刻劃古戰場的特點? 作者渲染古戰場荒涼肅殺的特點。 作者通過精心選材及運用白描(直接描寫)手法來突出這項特點。 這些材料包括: 環境: 古戰場是一片了無人煙廣闊無邊的沙漠。(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 古戰場只有河水環繞及重疊錯亂的山峰。(河水縈帶,群山糾紛 ) 氣候: 氣候非常寒冷。(凜若霜晨) 風在悲嗚,日光昏暗。(暗兮慘悴,風悲日曛) 植物野獸: 這裏只有斷落的蓬草和枯萎的野草。(蓬斷草枯) 鳥兒飛過亦不下來,離群的野獸亦急忙走過。(鳥飛不下,獸鋌亡群) 作者為什麼發出:「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作者因戰事由古至今都沒有停息過,令無數人民受盡痛苦而感歎。 作者對歷代戰事產生的原因提出什麼看法? 作者認為歷代戰事不斷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文教失宣,武臣用寄。秦漢以後,君主大多好大喜功,崇尚權謀戰略,並輕視禮樂教化(施行仁政),因而多啟戰端。 作者描述了慘烈的戰爭場面,他的描述是基出於真實的觀察還是想像?作者加插這段戰爭場面的描述有什麼目的?(這段戰爭場面的描述對文章主題的表達起了什麼作用?) 作者的描述是出於想象。 作者描述戰爭場面的目的 / 戰爭場面的描述對文章主題的表達所起的作用: 慘烈的戰爭場面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戰士們的苦況, 揭示君主窮兵黷武所帶來的惡果, 從而諷刺唐玄宗濫啟戰爭的惡行, 並令讀者對戰爭抗產生抗拒的情緒,以達到反戰目的。 作者如何描述戰爭的場面? 作者描述戰爭場面的方法: 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渲染兩軍相搏的氣氛。(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鬚。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綜合全文,士兵的苦況包括: 戰前情境: 戰士要長途跋涉,遠赴前線,他們受盡雪侵日炙之苦,又要 早晚操勞,早上在荒漠上牧馬,晚上要涉冰渡河,不得休息。(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法令嚴酷,軍令如山,使士卒心驚。(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士兵和家人的分隔,心中思念家人,又憂心自己隨時會在戰爭中喪命。(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與敵搏鬥,身體受傷,甚至死亡。(寄身鋒刃;利鏃穿骨;無貴無賤,同為枯骨) 戰敗之際,是戰是降,難以決定,心情矛盾,精神痛苦。(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 戰後慘況: 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陣亡士卒,天色陰森昏暗,景象一片悽慘。(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士兵的家人所受的苦楚: 家人與士兵分離,音訊全無,不知士兵的生死。(其存其沒,家莫聞知) 親人對士兵牽腸掛肚,連睡夢中也夢見他們。( 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士兵戰死亦不能親埋屍骨,只能在家中致祭。( 。 大戰之後必有荒年,百姓又要面臨災荒及轉徙流離之苦 。(必有凶年,人其流離) 作者極力刻劃士兵家人所受的痛苦,目的是讓人了解戰爭的真實慘況,引發人們厭戰的情緒,從而提醒當政者應行王道以消弭戰爭。 作者引述過哪些史例,他藉此提出什麼的看法? 作者先引述下列的史例: 趙國用李牧出兵擊退林胡,開地千里。 漢傾天下之力以伐匈奴,結果民困力乏。、、。 作者對避免戰爭所提出的建議︰ 對外策略 君主要對四夷行王道、宣教化,使四夷甘心歸附,為天子守邊。另外不要輕啟戰爭,只有在他人侵犯時,出於自衛的理由方可出兵。 對內施政 君主應行仁政、尚文教及體恤民情、珍惜民力;同時要放棄用奇兵巧詐。 用人方面: 只要用人得當,收事半功倍之效,不要窮盡兵力,塗炭生靈。 寫作手法: 本文名為弔古,實為諷今,作者如何借古諷今? 作者借古諷今的方法︰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戰爭不僅是古代專有,近代亦有發生,(「秦歟?漢歟?將近代歟?」、「秦漢以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其實暗指當朝皇帝唐玄宗如過去的暴一樣,窮兵黷武,令百姓受苦。 作者比較周至秦漢用兵的史實,指出行仁政、珍惜民力才是避免戰爭、國富民強的方法,藉此諷刺當朝皇帝好大喜功和窮兵黷武。 試分別指出下列各句所抒之情及其手法。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