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 中国社会学教学网.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化 - 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下图: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龙港。 1984年,龙港建镇初期,只有5个小渔村6000多人口。当时的布告:谁愿意拿出3万元人民币,谁就可以进龙港镇建新屋,就可有一个龙港镇户口。短短10天就有2700多个农民专业户涌入龙港,在龙港镇简陋的“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办理了落户手续,龙港镇一下子收入现金1.2亿元。 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温州苍南县龙港镇 温州苍南龙港镇的劳动力市场。每年有近万名外地打工者在这里找到就业岗位。( 2002年11月14日拍摄) 龙港于1984年建镇。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成功实现了龙港第一次跨越。 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2.8亿元,同比增长21.7%;工业总产值282.6亿元,同比增长21%;财政总收入11.4亿元(相当于人口120多万的定州市),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19.2%;人均纯收入12822元,同比增长14.6%先后获得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实现了从“农民城”到“产业城”的第二次跨越。 到2011年,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和10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34万(户籍人口24.5万) 。 不用国家投资,完全依靠民间经济力量自费建设起来的新城,在发展壮大到相当规模时,也遭遇自身无法克服的行政体制制约。每年为国家和上一级政府增加数以亿计的税收,应该在行政上承认龙港的城市性质。 五、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学要积极介入城镇化研究,深入研究积极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不能变成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学边缘地位的根源) 当前的城镇化离“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有感发展)有多远? 在对城镇化的高度行政化干预模式下,重要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城镇化严重背离经济规律,资源难以有效、合理配置(老百姓难以“安居乐业”,不能遂生乐业,社会难以达到中和位育,社会治理困境日益加剧)。 反思:对于这种完全无视“人的发展”的造城运动,那些参与其中的城市规划专家们负何责?城市规划制度体制该如何改革? 社会学介入城市规划的制度化问题(如规划社会影响评价制度或法律的建立);社会学在这方面的准备如何? 在什么意义上说“小城镇依然是个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限制性思维依然保留)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六项主要任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社会三大关切: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怎么管) 公安部:以固定住房和稳定就业为依据? 思考题 小城镇道路的意义及其局限 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 律师参评优秀农民工引发的争议 n373906047.shtml (美)G.W.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2-24. 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A].江苏省小城镇课题组.小城镇、大问题[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1-40. 秦晖,1994,“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 ——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东方》第1期。秦晖.小城镇的优点与广阔天地的作为[N].中国建设报,2001-3-20(7). 潘允康.城市化进程中的“二难推理”与“统筹”理念[J].社会科学研究,2007(5):104-109. 陆益龙:《多元城镇化道路与中国农村发展》《创新》2010年第1期。奂平清:《中国传统乡村集市转型迟滞的原因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奂平清:《华北乡村社会转型的困境与城市化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奂平清:《施坚雅乡村市场发展模型与华北乡村社会转型的困境——以河北定州为例》,《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参考文献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9 30.0 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