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善制度

一何为申论?  《论语》的“申而论之”。 申,即说明、申述、议论,即分析和说明 事理; 申论,即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之意的文体。   如果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肯定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 申述,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但“申”字后面既缀上个“论”字,这个词自然 就有点像“导论”、“绪论”那样,可理解为“论说”的某种体式。可是它又并非写作理论 中的习惯用语,其含义又有特殊之处。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讲文章体式的一本权威著作,其中《论说》篇指 出: “论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可见凡融通种种见解而深入阐发某些道理的文辞, 一概都可称之为“论”。纵论时事政治的称之为“政论”,考辨历史的称之为“史论”,总 览内容予以阐述的称之为“概论”,评优劣、论得失的称之为“评论”等等,总起来都属于 “论”,但每种“论”又各有特点。可见申论考试,是针对给定材料,从自身的观点立场出发进行应对表达的一种考查语言表 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 申论:一种现实工作场景的模拟 设身处地:你的角色转换 随时自省:你的能力体现,与别人区别 整体换位:如果你是领导 细节与稳重:你能力之外的考察 千人独木:凭什么你是胜出者 视野高度+平时苦练:眼光放在未来五年或十年 二申论考试的沿革 1.申论第一次进入公务员考试,是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当年公务员 考试的笔试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的《 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因此也更为广大考生所关注。 2.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 中,申论再一次出现。从2002年起,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类,A类公共科目考试 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B类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3.而2005年的中央 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则将录用的职位分为甲、乙两类。其中甲类职位要考《行政职业能 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乙类职位的公共科目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三、为何要考申论及其特点 增加《申论》部分,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 要,对考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更 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形成固定的模式 ,难以真实地表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 申论与作文有些类似,但又与传统的作文不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应比作文难度更 大一些。但《申论》的载体还是文字,考生在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出的约4000~5000字的材 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对此用心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要线索、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 论证。相对于传统作文来说,《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 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也更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 3.两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输血式)——以国家扶持为主。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种思路:(造血式)——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第一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说明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 试题参考答案 概括主要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1)(2)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原因: 根源:自然灾害或社会问题(3) 直接原因:缺乏相关的预防机制和应对机制。(2) 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 ①自然灾害具有偶然性。(6)(10) ②引导公众树立危机意识,关键是提高政府的危机意识。(4)(15) ③强调政府责任,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防止过度市场化,政府责任与民间自救相结合。(18)(21) ④足够的财政预算,未雨绸缪,正常的防御成本不是浪费。(11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