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文字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文字版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商品情况 果实(fructus)和种子(semen)在植物体中是两种不同的器官,但在商品药材中常未严格区分,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药用果实——和种子一起入药,如马兜铃、乌梅、枸杞等。 药用种子——仅以种子入药,如肉豆蔻等 其它——少数以果实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巴豆、砂仁等。 果实的入药部位(种子除外)包括—— 以果序入药:桑椹子,路路通等。 以完整果实入药:五味子,马兜铃,佛手等。 以果皮(果肉)入药:大腹皮,青皮,陈皮,化橘红,山茱萸等。 以果柄入药:甜瓜蒂等;以果核入药:荔枝核等 以假果(花托)入药:金樱子,无花果,莲房等 以中果皮维管束入药:橘络,丝瓜络等。 以宿萼入药:柿蒂等;加工品:谷芽、麦芽。 种子类中药大多数是采用成熟种子 种子的入药部位: (1)完整种子:苦杏仁、桃仁、菟丝子、酸枣仁等大多数。 (2)种仁:柏子仁、肉豆蔻等(去种皮) (3)种皮:绿豆衣、扁豆衣等。 (4)假种皮入药:肉豆蔻衣,龙眼肉等。 (5)发酵加工品:淡豆豉等。 性状鉴别要点: 确定药用部位——区分果实类型、成熟程度 辩认是果实还是种子 单果、聚合果或聚花果、浆果、柑果或瘦果 成熟或未成熟、真果或假果 观察性状特征——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气味等 果实表面:观察颜色、皱纹及附属物等 种子表面:观察种脐、种脊、合点、种阜等 显微鉴别要点: 果皮显微组织特征——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3个部分。相当于叶的构造。 种子显微组织特征——种皮、胚乳和胚。 重点是种皮!!! 种皮因植物种类而异,最富有变化,是许多有鉴别意义的特征集中展现的地方。 种皮显微鉴别 (1)表皮层:多数种子的种皮细胞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少数具有黏液质,非腺毛,石细胞等。 (2)栅状细胞层:种子的表皮下方,由1列或2—3列狭长的细胞排列而成,壁多木化增厚。 (3)油细胞层:种子的表皮层下,内贮挥发油。 (4)色素层:表皮层、内层细胞或内表皮细胞中均可能含有色素物质。 (5)石细胞层:表皮或表皮的内层中几乎全由石细胞组成。 (6)营养层:种皮中的数列贮有淀粉粒的薄壁细胞,成熟的种子营养层往往扁缩颓废。 胚乳——分为外胚乳和内胚乳 由贮藏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的薄壁细胞组成,有时细胞中含淀粉粒。胚乳细胞的细胞壁大多为纤维素;细胞中有时含草酸钙结晶,有时糊粉粒中也有小簇晶存在。 糊粉粒的存在是种子类药材的主要标志! 胚的组成: 胚根、胚茎、胚芽:由薄壁细胞组成 子叶:占较大部分,表皮下方可见栅栏组织 发展动态之一: 近年来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种子类中药的鉴别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于区别不同来源的植物种子及混淆品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动态之二: 由于胚乳和胚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脂肪油、蛋白质和淀粉粒。药材中所含不同的 蛋白质通过电泳能产生不同的蛋白质谱带,因此聚丙烯酰胺凝胶等其他电泳技术也运用 于果实种子类中药材的鉴别。 各论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状特征】 (1)圆球形 (2)表面黑色,略有光泽 (3)种皮外有均匀分布的颗粒突起 (4)质地坚硬 (5)破开后胚乳白色。 (5)无臭,味淡。 广东王不留行——桑科植物薜荔的干燥近成熟花托。 【性状特征】 (1)花托全形似梨,常剖成四纵或二纵瓣。呈瓤状或槽状。 (2)表面灰黄绿色或暗棕色,略皱缩。 (3)内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常有未除净的长形小瘦果。 (4)质硬而脆,易折断 五味子 【来源】均为木兰科植物 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华中五味子 S.Sphenanthera Rehd.et Wils. 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南五味子”。 【产地】 北五味子: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南五味子:主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 性状比较表 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 形状 球形,扁球形 球形,扁球形,较小 表面 紫红或暗红色,皱缩;果皮厚,油润光泽,有的出现“白霜” 暗红或棕褐色,干瘪;果皮肉质较薄,无光泽 种子 黄棕色,肾形,有光泽 黄棕色,肾形,较小,无光泽 气味 果肉味酸,种子气香;味辛,微苦 酸味浓 显微特征: 果实横切面: (1)外果皮:散有油细胞,有一列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 (2)中果皮:十余层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纤维。 (3)内果皮:一列小型方形薄壁细胞。 (4)种皮: 1)最外一列石细胞排列呈栅栏状 2)石细胞层:中间数列石细胞三角形或类圆形内层石细胞形状不规则 3)薄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