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岛小海泻湖通道治理方案研究-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岛小海潟湖通道治理方案研究
何为1( 李春初2 沈汉堃1 田向平2 黎开志1
(1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11;2 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275)
摘要: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体系是一个特殊的有机体,有其自身的沉积动力特点与发育演变规律。小海潮汐通道的淤塞导致洪涝灾害频繁、水质恶化等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小海潟湖通道沉积动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海口门断面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潟湖通道 动力特点 口门性质 弧形湾顶 丰满系数 治理方案
概况
图1 小海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体系
1.1小海沙坝-潟湖体系结构
-潟湖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下述四个地形单元组成:
(1) 沙坝(barrier) NNW~SSE走向的沿海狭长的砂质沉积体,主要由海滩砂和风成砂 12km,宽1.5~2.0km,最高处高程15~24m;北沙坝较短、较窄,约长4km,宽度小于1km.沙坝是整个沙坝-潟湖体系的基干,整个体系依沙坝的存在而存在,同样亦依沙坝的消失(或失去作用)而消失。
(2)潟湖(lagoon) 49km2,这在华南沿海众多沙坝-潟湖体系中,是很突出的。但湖水很浅,多在1m左右。潟湖的另一特点是湖岸周围有泥质潮滩(tidal flat)存在, 这些潮滩随涨、落潮时而淹没或出露。
(3)潮汐通道(tidal inlet) inlet),指潟湖穿越沙坝的出海口,它主要由潮汐动力即涨、落潮流的往返运动所维持,故称“潮汐通道”。潮汐通道本身也是一个小体系,它由最狭窄的咽喉部位—通道口门及口门内、外的涨、落潮三角洲堆积砂体组成,其中还包括发育在口门砂体上的潮流冲刷槽,如口门内的北槽、南槽(群众称“后海”)和口门外的北汊、南汊。
(4)入湖河流三角洲(fluvial—deltas into the lagoon) 16.22亿m3
1.2小海潟湖通道体系存在的问题
70年代以来,小海地区的人类经济活动(太阳河、官栈河分洪改道工程,口门北汊及南通道的封堵工程,龙首河、龙尾河、南山河的裁弯取直工程,以及小海周边的围垦、河道上游的开矿和采石等)直接导致了注入小海的径流量、纳潮量减少而来沙量增加,使小海由原来的冲淤平衡状态向淤填方向发展,小海通道口门不断缩窄、淤塞,严重影响了小海的泄洪、纳潮和水体交换。目前口门宽仅30m~40m,一方面影响洪水及时排泄,导致小海内洪水位居高不下,2000年10月洪峰流量3550m3/s,口门最大泄量仅1000 m3/s左右,大量洪水滞留在小海内,内海水位高达1.93m;另一方面影响潮流上溯,涨潮量过小致使小海内、外水体难以充分交换。
2.小海潟湖通道的动力特点
2.1径流
1082km2,年径流量16.22亿m3,其中以太阳河、龙尾河和龙首河三条河流为大。太阳河长82.5km,集水面积576km2,平均流量20.6m3/s,1972年改道由南道村直接入海后,小海径流量减至8.23亿m3,即小海总径流量约减少了一半。据Kreeks和Haring(1980)对莱茵—墨兹河三角洲的四个河口湾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当下泄径流量超过口门四分之一的进潮量时,径流作用就能对口门产生一定的冲刷作用,反之则有利于口门的淤积。小海口门的QR/QT值从改道前的0.50减小到改道后的0.27,说明改道前,小海径流对口门的冲刷和保持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今径流量锐减,它已难于对口门泥沙的冲刷发生影响,这是当今口门泥沙淤积的原因之一。
2.2
根据2001年9月14日~21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小海的潮汐特性有如下特点:
1) 湖内潮汐曲线严重变形,小海内潮型、潮位与外海相距甚远,小海内水位居高不下。从潮位过程线看,潮差向里急剧衰减,小海内水位波动很小,口外最大潮差1.39m,光明站最大潮差仅0.19m(图2)。小海内涨潮历时短于落潮历时。
2) 出口流速较大,以落潮流占优势。从流速过程线看(图3),港北口门(V2点)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表、底层落潮最大流速分别达1.56m/s和1.30m/s,涨潮表、底层最大流速分别为1.21m/s和1.17m/s。
图2 北坡、光明、港北站实测潮位过程(2001.9.16~18)
流速往口内沿程减小,至潮港附近(V4点)水流大部分时间近乎于滞流状态,即在目前通道口门情况下,涨潮流仅至内村仔村至潮港一线(图3)。
3) 延时角较大,丰满系数很小。从图2可见,湖内发生高潮的时间比外海滞后很多,光明站和北坡站比港北外站分别滞后了1小时30分和3小时45分。根据延时角与丰满系数的关系,延时角增大必然引起丰满系数减小,小海的丰满系数仅有0.05。
图3 V2、V3、V4测点流速过程线(2001.9.16~17)
2.3波浪
小海地区属于热带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