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藤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藤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藤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 有关藤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藤茶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黄酮的功能活性等方面。 藤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 What we will cover: ◎藤茶的植物学分类 藤茶的植物分类学地位 藤茶的种与变种 ◎藤茶的分布及生态适应性 藤茶的分布;生态适应性 ◎藤茶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藤茶的形态解剖学(略) 第1节 藤茶的植物学分类 一、植物分类学地位 藤茶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中的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二氢杨梅素大量存在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中,如显齿蛇葡萄、粤蛇葡萄、羽叶蛇葡萄、蛇葡萄、东北蛇葡萄、光叶蛇葡萄等。 显齿蛇葡萄植物的幼嫩茎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达27~28%,最高部位可达40%以上,粤蛇葡萄中幼嫩茎叶中含量可达25~以上。 二氢杨梅素是黄酮类成分中的重要一员,在天然植物中含量如此之高,实属罕见。 二、种与变种 藤茶,即显齿蛇葡萄,为粤蛇葡萄的变种,差别非常细微。 显齿蛇葡萄的小叶为薄纸质或草质,较长、较窄,为长椭圆形、卵形、菱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幼嫩的茎叶略带红紫色。 用手搓揉显黏性并成团,在揉成团的植物表面及手上,均有明显的白色物质出现(即二氢杨梅素),口嚼初显苦涩,后逐渐转甘,且回味无穷。 藤茶存在着广泛的多样性,发现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 郑小江等(郑小江等,2004)从鄂西地区生长的显齿蛇葡萄植株中选育出了优良无性系“绿凤”品种,为藤茶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第2节 藤茶的分布及生态适应性 一、藤茶的分布 藤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东、广西(桂平、平南、隆林、岑渗等地)、湖南(茶陵县、江华、衡阳、怀化、湘西)、湖北西部、江西(南部定南县、萍乡、资溪、黎川、井冈山等地)、福建(南靖、上杭、建宁、南平建瓯、武夷山)、云南及贵州等省区的山地,在湖南衡东的罗霄山脉余脉,湖南湖北交界的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等地有大量分布。 藤茶在我国分布广,野生贮藏量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野生藤茶分布的面积大约300多万亩。 据统计,湖南省年产野生显齿蛇葡萄450~500吨,其中衡阳地区年产约150吨,郴州约20吨,湘西约100吨,怀化约60吨,黔阳约70吨,此外还有零星分布。 据2006年统计年鉴 随着人们对藤茶资源的利用,野生藤茶已不能满足需求。上世纪90年代初期,湖南吴应邦等人开始对显齿蛇葡萄进行小面积人工栽培试验。 经人工栽培的藤茶一年生长季节内割蔓次数可由原来的3-4次增加到7次。刘国民(2002)在海口地区人工栽培试验也取得成功,认为夏季用50%~60%遮阳网遮荫有利于提高藤蔓产量。 李安琪(2007)对藤茶的施肥进行了研究,发现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农家肥对藤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显著。磷肥、钾肥有利于藤茶黄酮、多酚、水浸出物及Ca、Mg、Fe、Zn的积累。氮肥有利于藤茶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增加。 二、生态适应性 藤茶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 一般当气温在5天内持续10℃时,即可开始萌发。最适气温为20~25℃,秋季气温下降至8 ℃以下时,叶片变黄,开始脱落。 在雨量充足、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情况下,全年无明显的休眠现象。一年之中,5~7月藤茶的营养生长特别旺盛。在自然条件下,如果土层浅,水分或营养缺乏,生长表现一般,常出现有相对休眠状态。由于冬季落叶,在长江以南的丘陵山地都能安全越冬。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温暖而略偏酸性的红黄壤或肥沃沙质壤土,在土质疏松、阴湿、阳光不太强烈的地方生长良好,而在沙地或盐碱地上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或不能生长,忌强光,怕干旱。 多生长在海拔400m~1300m的山地,集中或散生在阳坡或阴地的混杂林中和山地沟边。伴生的灌林和草本植物主要有野漆树、鼠刺、山莓及芒其等;另外还稀疏伴生有杉木、枫香等乔木(为藤茶提供了攀援支架和生长环境)。 总之:藤茶在我国分布较广,适应性强,只要是酸性或偏酸性土壤,冬季气温不致于将藤茶植株冷死就可以生活,尤其是近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人工栽培该植物的地方愈来愈多,分布区域也不断扩大,其分布范围逐渐北移,同时也逐渐低海拔化。 第3节 藤茶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一、藤茶植物的形态学 藤茶系木质藤本植物,茎攀援,分枝或少分枝,无毛,节膨大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