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与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地理与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论文

文化地理与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论文 情的寄托 心的避风港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姓名:XXX 班级:2010级1班 情的寄托 心的避风港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而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他在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而在他在创作的诗歌的同时,也将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表达出来。从整体上看,谢灵运的山水诗中主要体现着两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失意的文人士大夫可以借自然表情言志;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他们心的“避风港”。 关键字:山水诗 托物言志 归隐 正文: 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晋车骑将军、康乐县公谢玄之孙。《宋书·谢灵运传》里记载“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于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位山水诗人就这样诞生了。 如于洋云:“迨元嘉间,谢康乐出,始创为刻划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昔人所云‘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者也。宋齐以下,率以康乐为宗。至唐王摩诘、孟浩然、杜子美、韩退之、皮日休、陆龟蒙之流,正变互出,而山水之奇怪灵闭,刻露殆尽;若其滥觞于康乐,则一而已矣。”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确开启了新的一代诗风,他把自然界的山水美景融入诗中,有意识地把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用典丽富艳的辞采加以表现,从而引起山水诗创作的勃兴,也深深地影响了其身后的历朝历代诗人和他们的山水诗作。因此清朝学者沈德潜、王士祯等人,现代学者朱光潜、林文月等,皆无庸置疑地认为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始祖。 据考证,谢灵运传下的诗不过仅有八十余首,除去几首模古乐府的作品,写山水的诗几乎占了他作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谢灵运的诗篇通篇好的很少,但是却不乏名句,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学长河中,他的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散见在各诗篇中的“名章迥句”。例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岁幕》)等,的确是像鲍照所形容的“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另一些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则出于精心雕琢,表现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另外,谢诗中还有一些句子被后人提出来品评,如“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苦行寒》);“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石浅水潺缓,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等这类借景或直接述理的句子,来表达诗人内心对郁闷,排遣自己的寂寞。 谢灵运既然是山水诗的鼻祖,那么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出的并非只有华丽的辞藻与诗歌的创作技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他的诗歌中山水描写的品读,感受出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态度,抓住诗歌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折射。而本文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即托物言志;并把自然中的山水作为自己政治不得志之后的,逃离俗世的避风港,即所谓的归隐。由于身份位置使然,二者主要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与自然山水的关系。 (一)情的寄托 谢灵运在十五岁时袭封康乐公,但其真正步入仕途是在二十一岁。那时,他任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其后追随刘毅。刘毅兵败自杀后,他改任刘裕的太尉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等职。元熙二年,刘裕建宋朝,东晋灭亡。灵运由公爵降为侯爵,并改任太子左卫率。由于谢灵运并非刘裕的嫡系亲信,又曾经为刘裕的死敌刘毅效力,因此根本得不到刘氏王朝的信任与重用。灵运的祖父谢玄,虽然功勋卓著,官爵显赫,但他却是东晋王朝的重臣。刘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对前朝功臣的后代,也自然要另眼相看。所以,朝廷只是给灵运一些官阶虽高却无实权的职位。 因此,“自谓才能宜参权要”的灵运,“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宋书?谢灵运传》)。刘裕死后,少帝即位,灵运仍被冷落一旁。“构扇异同,非毁执政”的他又为权臣徐羡之、傅亮所恶,故出为永嘉太守。这次遭贬谪,是对他仕途的一次重大打击。仕途的绝望与无可奈何,使谢灵运出世隐逸的思想开始抬头。也在此之后,他创作了大量清新优美、摹景抒情的山水诗篇。 谢灵运的山水诗,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山水。他的山水诗主要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表现,抒发人生感慨,时涉玄思。往往先叙述游览过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