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6注射液。结果:通过28例患者疗效分析认为,该方法的运用能使呃逆治愈率达75%,显效率达25%。结论:维生素B1、维生素B6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安全易行。
[关键词]维生素B1;维生素B6;穴位注射;呃逆
[中图分类号] R256.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03-02
呃逆是指患者自觉胸膈气逆,抽掣时喉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忍为主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声音,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常见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肺脏疾病,肺部疾病及恶性肿瘤,脑外伤等。轻者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不治自愈,严重者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月不愈者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该症可妨碍谈话、咀嚼、呼吸与睡眠,导致患者困顿不堪,若为术后患者则会更增加创口疼痛,影响伤口愈合,加重患者痛苦。此症在中风病或恶性肿瘤或恶液质时出现,一般较顽固,治疗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反复性及顽固性呃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西医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10月收集病例28例,27例为门诊患者,1例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岁,由于饮食不当所致18例,胃炎引发8例,感冒所致3例,脑梗死后遗症诱发1例。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内关,足三里。
1.2.2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6。
1.2.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以5 ml注射器套6.5或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和维生素B6注射液各2 ml(剂量分别为100 mg和50 mg)垂直刺入双侧内关穴和足三里穴,捻动,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者后回抽无血快速推药,每穴各注射1 ml,无效者2 h后可重复治疗1次。操作过程中可同时与患者亲切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以期能达到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3疗效标准
治愈:经治疗后呃逆停止。显效: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前后逆呃症状无改变。
2结果
治愈21例,治愈率为75%;显效7例,显效率为25%;无效0例。
3 讨论
呃逆,《内经》称哕,金元时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其声短促,与嗳声沉长不同。呃逆有寒热、热呃、气呃、痰呃、瘀呃、虚呃之别。亦分为外感呃逆、内伤呃逆、阳证咳逆、阴证呃逆者。 中医认为呃逆是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实证主要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其病理机制中医认为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病,其病位在肺、胃中上二焦。手太阴肺经之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胃之气又同主于降。因此,两者在功能上互相促进[1]。在病程变化时也相互影响。而膈居于肺胃之间,当致病因素乘袭肺胃之时,可使膈间之气不畅,胃气上逆动膈而引起呃逆之症。
故中医将呃逆分为5种类型[2],①寒凝胃脘: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温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舌苔白滑,脉象迟缓。②胃火上逆: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③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伴有胸闷,纳差,脘肋胀闷,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弦。④脾肾阳虚: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血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苔薄白,脉象沉细弱。⑤胃阴不足: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少津,脉象细数。
而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迷走神经受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收缩运动所致。治疗上以和胃降逆平呃为原则,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有宽胸理气,解郁止吐,调理上焦之气的作用。内关穴通过络脉与三焦经直接相贯通,还通过交会的阴维脉在胸腹部与六经相互维系尤与冲、任、肝、肺等经脉关系密切,这就使得内关对胸胁肋,肺系及咽、食道、贲门、胃、幽门的气机逆乱和病变都有调整作用[3]。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位于犊鼻直下3寸,陷中,胫骨旁一横指,属胃腑下合穴,“合治内腑”,泻之能除热降逆[4],利膈镇逆,与内关穴配伍可和胃降逆平呃,气机调畅,逆气得降,呃逆自止[5]。维生素B1在糖代谢过程中起辅酶作用,影响神经的传导,能改善精神症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