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文言文教学化难为易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文教学化难为易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化难为易策略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通过优化文言文教学方式,实现化难为易与学习质量的提升。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化难为易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化难为易 策略 兴趣 大意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39-01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学习文言文是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需要,并且大多数文言文的语言都特别精美而典雅,内涵丰富,学习文言文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很多中学生都觉得文言文生涩难懂,因此对文言文学习是望而生畏,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有的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就是逐字逐句地翻译,然后要求学生记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倍感枯燥,就更加不愿意学习文言文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优化文言文教学方式,化难为易,让文言文焕发出耀人的光彩,让初中生顺利地完成文言文学习。 1 以读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很多初中生感觉文言文难学,首先就是读的问题,读不通、读不顺,自然就会畏难而退,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1]。 学生们在读文言文时之所以觉得困难就是因为缺乏文言文的语感,不会停顿断句,所以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首先要教会学生读课文。学生会读了,自然就能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味,也就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了。读课文并不是简单地扫清文字障碍,做到会读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停顿、语速、节奏,要学生读出文章的神韵,读出文章的内涵与情感,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默读、示范读、诵读、朗读、个人读、齐读等。尤其是教师的示范读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如音节的停顿、通假字的识别等主要是以教师的范读为模本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沈复的《幼时记趣》一文中“项为之强”中的“强”,应该读作“jiāng”,《孟子二章》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应该读作“bì”,类似这样的通假字如果没有教师的强调,学生很容易读错。而句子的正确停顿就更加重要了,如《陈涉世家》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断句就应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停顿错误,很可能会出现歧义。 教师若是能教会学生把文言文读得摇曳多姿、荡气回肠,那么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自然也会觉得文言文学习不那么难了。 2 探寻翻译的规律,掌握文言文大意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翻译,只有准确地翻译了课文,才能掌握文言文的大意。常用的翻译方法有替换法、保留法、调整法、增加法、猜测法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就可以弄通文章大意了。可是对于初中生来讲,准确翻译尤其是以篇全新的陌生文言文仍然有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翻译的规律。 由于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和语法都与现代文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增加了学生翻译课文的难度。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古人的语言规律,那么翻译也会变得简单起来。文言文的句式虽然复杂,可是也有规律可循,如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等,在这些句式中还有一些固定搭配,如“以……为……”可以翻译为“把……看作(或当作)……”,再如“不亦……乎”可以翻译为“不也是很……吗?”像这样的句式还有很多,当学生掌握这里面的规律,文言文学习也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3 分析要精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师要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做一些精当的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分析类似《陈涉世家》之类的记叙性的文章,就可以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或者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进行分析,重点要放在分析人物形象或中心事件上。而那些议论性的文章,如《出师表》等,则要按照议论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也可以按照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进行分析,论证的方法、中心论点是分析的重点。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这就和现代文中的分析类似了,教师在分析时一定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分析一定要精当,切不可泛泛而论,这样学生才能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对文言文学习充满信心。 4 背诵文言文,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积累量 很多人一谈到背诵就认为是死记硬背,属于应试教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若能够熟练地背诵一些古代的名篇名作,对于学生学好文言文有着积极地作用。 学生若是没有一定的文言积累,根本就无法真正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魅力。背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背诵文章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文言字、词、句等的积累量,从而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为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