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升降散加味防治慢性腹泻临床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升降散加味防治慢性腹泻临床体会

升降散加味防治慢性腹泻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升降散加味)防治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临床诊断为慢性腹泻的患儿130例,口服中药三九免煎颗粒(升降散加味)。结果:治愈105例,占80%;好转20例,占15%;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本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病程短、效果好,且泻止后食欲旺盛、体重迅速增加。 [关键词]升降散;慢性腹泻;免煎颗粒 [中图分类号]8256.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63―02 慢性腹泻(diarrheal diseases)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且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病程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临床上比较多见,亦是内科、儿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肠黏膜受损造成,腹泻、营养不良互为因果关系,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多采用止泻、解痉、收敛之药,但是由于上述药物在儿科治疗中有用药限制,治疗上比较困难。祖国医学多采用健脾、渗湿、收敛治则,但疗效欠佳。笔者在从师于郑启仲老中医期间,不用上述药物,反其用意采用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腹泻患儿1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符合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儿130例。男85例(65%),女45例(35%);平均年龄(2.4±0.6)岁;发病时间2个月~2年;腹泻次数,每日最少3次,最多20余次,平均7~8次。均应用过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阿奇霉素),收敛、止泻药物(蒙脱石散、苯乙哌啶),健脾、渗湿中药(六一散、参苓白术散)。 1.2 方法 处方为大黄、虫蜕、僵蚕、姜黄、党参、木香。伤食泻加茯苓、焦山楂;风寒泻加荆芥、防风;寒湿泻加干姜、砂仁;脾虚泻加党参、白术;脾肾阳虚泻加肉桂、山药。制成三九免煎颗粒(升降散加味),每袋相当于饮片10 g,加开水50~100 m1,每次5~20 ml;分多次口服,5 d为1个疗程,应用2~3个疗程。服药期间常规饮食,但少食生冷油腻之物。 1.3 诊疗标准 入组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慢性腹泻病诊断标准:①大便质稀、量多、次多,大便常规检查阴性或少许白细胞、脂肪球;②排除器质性病变或不能耐受中药的患儿。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停药后2个月未发生腹泻症状;有效:大便成形或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好转,大便镜检无异常,停药后2个月腹泻症状小于3次;无效:大便次数、形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治愈105例,占80%;好转20例,占15%;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岁,腹泻5个月余,时重时轻,每日5~20次,粪质稀薄或水样便,平素易患感冒,多次应用抗生素、收敛、止泻、健脾之中西药物,疗效欠佳。入院时大便每日10余次,面白无华,时伴哭闹、呕吐,指纹紫滞、舌体胖大但舌边可见紫痕。应用上方后5 d大便转稠,每日3~5次,继用5 d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大便无异常,食欲增加,体质增强。 3 讨论 婴幼儿的慢性腹泻又称难治性腹泻。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婴幼儿消化器官功能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对食物的耐受性差,加之小儿免疫功能差,如果遇到感染或喂养不当更易出现消化道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脾胃功能虚弱,饮食不洁(节),加之小儿“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日久损伤肾之阴阳。《金匮钩玄“先天脾不足,久病大病之后,脾虚伤及肾。肾阳衰而命门火衰。火不暖土,不能温煦中州,腐熟水谷,脾不运,水谷不化,并走大肠,泻而不止。”加之脾喜燥恶湿,故临床上一般多采用健脾、收敛、渗湿之方药,在临床上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笔者从师郑启仲老中医临症中观察,慢性腹泻患儿多由寒湿、气虚而致,先天脾不足。久病大病之后脾虚伤及肾;肾阳衰而命门火衰,火不暖土;不能温后期多兼见瘀血之象,尤以舌体为主(舌虽胖大但细看周围往往可见青紫瘀点),加之患儿指纹紫滞、脉象有沉涩感。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多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两虚泻。升降散为《伤暑全书》之方,多用于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大黄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香窜透窍之力又兼见利水。亦有“利小便实大便”之妙也,正如《伤寒瘟疫条辨》云“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与其他药同煎,其攻下之力缓而活血渗湿之效显也。虫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