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 一个纵横捭阖沟通高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莺 一个纵横捭阖沟通高手

叶莺 一个纵横捭阖沟通高手叶莺说,“这几个职业对我而言,本质都是一样的,我所起的作用都是沟通,是桥梁。做记者是要将被采访对象的观点、理念传递给读者;做外交官我可以做的是影响有关决策者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向;在企业,无论是总裁还是主席,我所能做的也是沟通。” 1979年,她作为美国NBC的首席华人记者采访过访美的邓小平;1995年,她成为美国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1998年,她作为柯达亚太区副总裁,完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98协议”,被称为“柯达女神”;2009年,她出任美国水处理环保公司纳尔科的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从一名女记者到女外交官,再到跨国公司副总裁,叶莺通过她一次次的华丽转身,演绎了充满魅力的人生传奇。 从单亲女儿到新闻界宠儿 叶莺1948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旗人,母亲是杭州人,她的身上流淌着满汉两族的血液,所以,她既有游牧民族的豪爽性格,又有农耕民族的细腻情感。她常常跟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是:满汉全席,南北合璧。母亲在她出生两个月后便去世了,父亲在那场国共内战中,带着襁褓中的叶莺辗转去了台湾。父亲一生没有再娶,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独生女儿身上。由于父亲对叶莺有极高的期许,叶莺从小得到的是极尽严格的家教,也成就了其性格里坚毅硬朗的一面。 初中时,上家政课要学习刺绣,叶莺不会绣花,只好绣了四个字“自强不息”。13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开始学习跳伞。隐约间,她知道自己与别的女孩不同,有着太多的刚性因子,像个男孩子。“我从小就没惧怕过什么,父亲是位军人,他告诉我,上战场最忌讳的就是害怕。不畏惧,这场仗你就赢了百分之五十。”而就是这由父亲言传身教的大无畏精神,在叶莺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激励她一路奋进的动力。 而性格的某些方面像男孩子,并不影响叶莺成为一位美丽的女人,她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而且一定是主角。叶莺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文学及国际关系学士学位。大学期间,叶莺的外交能力和政治敏感性就引人注目,和一般的女生不太一样,她热爱参与时政,酷爱挑战,更爱当焦点。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叶莺认识了台湾“中国广播公司”的新闻部主任王大空,他需要一个可以采访外交要闻和政治新闻的记者,于是一眼看中了尚在求学的叶莺。叶莺的英语学得特别好,也是她能够顺利得到这份工作的原因。叶莺说:“我作现场报道的时候从来没有稿子,因为有稿子我就会失去思考。”叶莺的记者生涯无比辉煌,那时台湾电视台两档黄金时间的新闻节目都有叶莺制作的新闻剪辑。当时几乎所有重大新闻、重大人物的采访,叶莺都会做第一手采访,那段时间的积累对叶莺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成长期。 上个世纪70年代叶莺把自己的才华触角伸展到了美国,她作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首席女记者,采访了众多政界要员、社会名流。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应邀出访美国,在他访美期间,美国主要电视网的黄金时间全变成了“邓小平时间”。邓小平以其超人的智慧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果,更以其特有的魅力,掀起了美国全国性的“中国热”。那次的转播是中美四大电视网联手――美国的NBC、ABC、CBN和中国的CCTV,也是中国第一次用人造卫星把节目转送回国。由于是四个电视台的合作,除了语言隔阂还有文化隔阂,而对于叶莺来说,这些隔阂全不存在。于是,她就成了这个新闻小组的代表,与赵忠祥一起报道了邓小平的“破冰之旅”,成为了见证历史特别时刻的女性。 叶莺曾经说过,“作记者可以从不同人的眼里看世界,可以了解百花齐放式的人生。很多大师级的人物花了一辈子的心血才有的成功,他们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向一个萍水相逢的人透露他一生的体会与专业的精华,你岂不得到太多?想想,还有什么职业可以如此跨越行业,打通所有的人生走廊,让你偷学高手的内功呢?” 从外交官到“柯达女神” 黄埔军校出身的父亲给叶莺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政治的天然敏感,她靓丽的外貌、出口成章的雄辩天才和表演欲,不做外交官似乎有些可惜。于是,叶莺考进了美国国务院成了外交官,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从广州历经香港、台北,再到北京,在长达十五年的外交官生涯中,叶莺见证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崛起,对中国事务有真实深刻的见解,同时她在工作中的沟通与桥梁作用,都使她在后来的从商道路上获益匪浅。就像做记者游刃有余一样,叶莺的外交生涯也做得风生水起。1995年叶莺被调到美国驻华使馆任职,成为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这也是美国外交界最高的亚裔女性的位置。 1994年新上任的柯达总裁裴学德在杭州求见当时主管中国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提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想法:柯达出资不少于10亿美元,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企业。而这个似乎有点异想天开的提议获得了朱?基的认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