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本科院校服务新农村教育发展探究
地方本科院校服务新农村教育发展探究摘要:德州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要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理念,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和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新农村教育事业的推动力,为新农村建立和完善教育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新农村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服务新农村;教育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战略任务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只有广大农民具备了较高的精神境界和现代的思想观念,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水平,以及农村形成了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乡风文明”才能在农村大地得以实现。要实现以上目标,关键是通过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素质,这为高等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新要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高校的神圣使命[1]。作为最接近新农村建设实际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好更是应有的职责和功能。
一、地方本科院校特点
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是地市以调整、合并、扩展或“专升本”等方式形成的具有地方特性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为区域性的本科院校,其生源质量及办学的区域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一线生产服务。德州学院坐落在德州市德城区,是在原德州高专的基础上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是德州市图书仪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外语、生物、化工、地理、旅游、数学、物理、农学、医学、机电、纺织、汽车、文学、体育、艺术等各类较高层次的人才,是德州市人才最集中的单位。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在校学生18000余人。这个独特的教育科研资源,是区域范围内其他单位难以相比、难以取代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地方基础上建立,在地方环境中成长,只有紧紧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着力解决好科学定位,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要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就要紧紧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2]。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瓶颈是教育目标,教育投资和农村教育体系问题。转变农村教育唯升学的应试教育目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切实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目前,我国低素质的劳动力绝大多数留在农村,形成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将长期存在。2008年调查显示:全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16年,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占0.42%,高中文化水平占11.5%,初中文化水平占41.3%,小学文化水平占38.79%,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99%。村级主要干部,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3.8%。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改观[3]。
三、德州学院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探索
1.地方高校定位要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理念。地方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经济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潮流是并行不悖的。因此,地方高等学校必须在复杂的多元生态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牢固树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观,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服务,这既是地方高校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也符合当代高等教育职能分工的大趋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地方高等学校更要坚定本土意识,强化本土特色,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2.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和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是农村,主力军是广大的新型农民。所谓新型农民,就是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和有良好道德修养与民主法治观念、适应城镇化的生活节奏及养成现代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矛盾之一。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德州学院作为德州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依托农学系、生物系、经济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