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方荆防颗粒制备及临床应用评价
复方荆防颗粒制备及临床应用评价【摘要】 目的 介绍复方荆防颗粒的制备与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颗粒制剂。方法 根据处方中所含药材成分的不同性质,经过醇提和传统的水提工艺相结合,再经过浓缩、干燥、一步制粒等现代先进技术制备成颗粒制剂,并对该制剂所含药材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定性分析,同时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利用薄层色谱鉴别可检测出该制剂中的防风、黄芩、苦参的药材成分;通过临床治疗应用比较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复方荆防颗粒; 制备工艺; 薄层层析; 应用评价; 荨麻疹
??
荨麻疹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称之“瘾疹”,俗称“风疹块”[1],是一种常以局部或全身表出微红色或红色游走性风团、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复方荆防颗粒是笔者所在医院的中药自制制剂,多年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等症,取得较好疗效。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制剂室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联合广东省中医研究所的技术力量进行研制,经申报广东省药监局审核批准,取得医院自制制剂注册生产批准文号(粤。该制剂由荆芥、防风、黄芪、白术、天冬、牛蒡子、黄芩、连翘、苦参、银柴胡、五味子等中药材组成,具有疏风止痒、清热除湿、卫气固表的功效。为了保证该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文将其制备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临床疗效观察作详细论述。?
1 仪器与试药?
TQX多功能提取罐、GK-70干式造粒机(最大产量:?28 kg/h?)、SXN-500双效真空浓缩罐(蒸发量:800 L/h)(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制药机械厂生产);电子天平(德国);硅胶G、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防风、黄芩、苦参对照药材,黄芩苷、苦参碱对照品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复方荆防颗粒由笔者所在医院制剂室提供;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处方与制备?
2.1 处方组成及剂型(具体药名、份量) 荆芥、防风、牛蒡子、黄柏、黄芪、连翘、石膏(另煎)、苦参、升麻、天冬、麦冬、银柴胡、白鲜皮、黄芩、甘草,共13 486 g制成颗粒1500 g,每包分装6.0 g。?
2.2 制备工艺 将处方组成中的药材荆芥、防风、连翘、银柴胡等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牛蒡子、黄柏、黄芪、麦冬等其余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8倍量的水,浸泡30 min,提取1.5 h;第2次加6倍量的水,提取1 h。石膏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5 h;第2次加8倍量的水,提取4 h。合并上述煎液及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0(60 ℃热测)的清膏,喷雾干燥,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1500 g,分装即得。?
3 制剂质量检查[2,3]
3.1 本品性状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甘、微苦。?
3.2 粒度、水分等其他检查项目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C)。?
3.3 制剂药物成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3.3.1 防风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15 g,加乙醚30 ml,密塞,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防风对照药材2 g,加乙醚1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1。?
3.3.2 黄芩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5 g,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5 g,加水150 ml,煮沸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 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2。?
3.3.3 苦参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4 g,加氯仿25 ml,浓氨试液0.5 ml,超声提取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 ml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