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复习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复习说明

中国哲学史复习说明 一、中国哲学史的复习重点 第一章 第一节、第四节、第五节 第二章 (全章) 第三章 有关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 有关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 第五章 有关本体论、进化论的思想 第六章 有关熊十力、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以及第四节的内容 第七章 (全章) 二、以下为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和合学 和合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在今天全球化语境下转生的积极尝试。和合学是指化不同、差异、矛盾、冲突于一体、于和谐的理论和学说。 2、天道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 从侠义上讲所谓天道,即指:日月星辰等天文、天象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从广义上说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3、道法自然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否定了宇宙间有意志的主宰存在,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中庸 儒家的哲学范畴。即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掌握的合适的“度”。 5、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里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调合各种矛盾,要善于跟别人和谐相处;但与此同时,当自己的意见不同于别人的意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6、三表 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7、离坚白 离坚白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观点,与合同异相对,代表人物是公孙龙,离坚白即将坚与白两者相分离。 8、白马非马 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5、无为 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9、“虚一而静”   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反映的是中国哲学的(C) A、忧患精神 B、和合精神 C、乐道精神 D、人文精神 5、孟子认为“义”发端于人的(D) A、是非之心; B、恻隐之心; C、辞让之心; D、羞恶之心。 6、下列人物中属于先秦法家的是(A) A、申不害 B、张仪 C、惠施 D、公孙衍 7、下列著作中属于先秦杂家的一部是(B) A、《晏子春秋》; B、《吕氏春秋》; C、《春秋繁露》; D、《吴越春秋》。 8、关于名与实是否相符的标准问题,( A )将“能近取譬”,实际上说理性本身是衡量是非的标准。 A.孔子 B. 墨子 C.孟子 D.荀子 9、以“玄冥”、“独化”学说为其哲学核心的玄学家是(D ) A、王弼 B、何晏 C、向秀 D、郭向。 10、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观点的是(B) A、王弼 B、嵇康 C、阮籍 D、何晏 11、对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特点问题,其中提出“性善情恶”的哲学家是( C )。 A.孟子 B. 告子 C.董仲舒 D.韩愈 12、被尊为“道学宗主”的是:(A) A.周敦颐 B.程颐 C.程颢 D.朱熹 13、王守仁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学说在本体论是一种(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4、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