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使用DDR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使用DDR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alradiology,DDR)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DDR胸片的影像学表现资料;结果: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常规DDR胸片正、侧位片,其中异常表现为34例(89.47%),正常表现4例(10.53%);DDR胸片表现肺野透亮度增强、肺纹理异常改变等33例,肺野内见粟粒状、斑点状及絮状阴影22例,肺门增大9例,肺门结构模糊24例;结论:通过分析毛细支气管炎的DDR胸片的表现,提高了临床对该疾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合理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数字化摄影;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20-02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BR)是最常见的婴幼儿下呼吸道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亦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变异支原体及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仅见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为1-6个月的小婴儿,多见于冬、春季或春、夏季,有时可以造成流行。笔者收集我院2010年9月一2011年9月经DDR胸片检查有毛细支气管炎影像表现的患儿,经临床治疗且有效,资料完整3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供同道们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儿,其中男26例,女12例,男女孩比例2.2:1,年龄1月~1岁,平均7.8月。6个月以内的婴儿25例,占65.79%。
1.2 临床表现:38例患儿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咳嗽、气喘、鼻塞、流涕,伴发热2- 3d后开始持续或间断干咳,发作性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体温37.5-38.5℃。听诊肺部均可闻及不同程度哮鸣音及细湿罗音。其中12例患儿出现早期心衰,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70-90次/min,心率增快,达170-190次/min,体温有明显升高,偶有达39℃,鼻扇及三凹征,口周发绀。
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 18例,其中伴中性粒细胞增高8例,伴血沉加快6例;白细胞4×109-5×109/L 10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10例。C反应蛋白大于6。
1.4 影像学检查:全部患儿行常规DDR胸部正侧位平片摄影,采用GE Definium 6000设备,3K 2048×2560BARCO Med MGD521显示器,PACS系统影像医师诊断工作站;由3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时间20年,有阅读DDR胸片5年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和儿科医生,采用集体重新软阅片方式进行诊断。发病初期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表现34例,占89.47%,无异常表现4例,占10.53%;异常表现中肺通气量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横位、横隔下降有24例,占70.59%,肺纹理增多、增粗33例,占97.06%;实质内见小斑点状、网状及絮状阴影22例占64.71%,一般无大片实变阴影;肺门增大9例,占26.47%;肺门结构模糊24例;占70.59%。治疗7-14d后复查示:24例患儿肺纹理清晰,斑点状阴影消失,肺野透过度正常;12例合并早期心衰的患儿胸片显示为肺纹理增强,肺野透亮度稍降低,靠近肺门区可见淡薄小片状影。
2 结果
临床医师根据38例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皮质激素、平喘以及雾化吸入对症等综合治疗,平均住院时间在7-14天。本组病例中24例治愈,10例明显好转出院,2例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20天治愈出院。临床治愈标准:①临床症状好转,咳嗽基本消退,无气喘,无发热,一般情况好。②双肺呼吸音清或稍粗,无哮鸣音及细湿罗音。
3 讨论
BR又称喘憋性肺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和流行的趋势,多见于冬春季,其次是秋季好发。据文献报道[1],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良,6-18个月患儿可发生细菌合并病毒的混合性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和支原体 [2],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引起[3-5],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支原体及少数衣原体沿气道蔓延至中小支气管,尤其是终末毛细支气管,主要病理改变为坏死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早期主要为支气管和肺泡壁粘膜炎性渗出,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进展期为支气管粘膜上皮坏死甚至肺泡壁坏死,继而坏死物和滞留液阻塞支气管腔引起小叶性肺气肿或不张,同时由于婴幼儿气道高反应性,毛细支气管痉挛,严重损伤支气管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出现喘憋及三凹征,肺部闻及哮呜音,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