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课件2 苏教版.ppt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课件2 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课件2 苏教版

* 第13课 人琴俱亡 刘义庆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2、有感情地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王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   ——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1、对照注解,自己疏通大意。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疑难字、词或句。 3、自己高声翻译全文给自己听。 4、翻译给全班同学听。 (1)王子猷(yóu) (2)子敬俱病笃(dǔ) (3)此已丧(sànɡ)矣(yǐ) (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ɡ) 认准下列字音: 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 8.掷(zhì)地云 9.因恸(tònɡ)绝良久 10.月余亦(yì)卒(zú)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4.子敬素好琴 3.此已丧矣 5.弦既不调 (病重) (为什么) (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平素、向来) (已经) 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或句: 6.何以都不闻消息 7.语时了不悲 8.便径入坐灵床上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总、竟) (完全) (直往)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弟弟子敬间的深情?为什么? 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释疑探究: 交流 独特在: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或: (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 这一句写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 以下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弟弟子敬间的深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 “都不哭” “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对于弟弟的去世,王子猷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 明确:①弟弟“病笃”,死去是意料之中的事。②自己“病笃”,也快要死去,即将和弟弟在九泉下相见。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明确: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拓展延伸 深入探讨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 明确: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死,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