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技金牌如何变成真金白银
杂技金牌如何变成真金白银近几年,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越来越亮眼的字眼。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央领导再次要求“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较大提高”。回首近十年,中国文化确实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一幅幅中国文化忙碌着“走出去”的景象络绎不绝。然而倘若仔细观察,热闹风景线的背后却藏着诸多尴尬。与外国院团“走进来”相比,中国团队的“走出去”便显得冷清许多。同时,中国文化艺术开始在国外不同领域的艺术节上争金夺银,却很少看见应有的文化经济价值的回馈。而杂技艺术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有着其他艺术门类“走出去”历程中类似的尴尬,也有着其特有的成功案例与困难瓶颈。本文,以杂技艺术为例,共同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效模板和路径。
金牌团队缘何只挣打工钱?
杂技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了。同时,早在汉代,中土与西域甚至西方国家就开始进行杂技艺术方面的交流。1949年以后,杂技艺术更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上海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还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的情景,那还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在当时的封闭年代,出国无疑是一种奢望,而他有个同学的爱人是杂技团演员,其凭着一身精湛的杂技功夫,跑遍了70多个国家,让周围人羡慕不已。
中国舞台艺术绚丽多姿,为何中国杂技能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排头兵”?邓伟志认为杂技主要是肢体语言,有着不受语言、种族、政治观点限制的天然优势。同时,中国杂技以难以企及的高难度技巧闻名于世。上海市杂协副主席、上海力创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力志说:“杂技全世界都有,但中国杂技是最好的,所以杂技更容易在国外打市场。中国杂技好在哪里?不是表演最好,不是艺术包装最好,而是有着一身从小学起的硬功夫。我们杂技团在美国的布兰森定点演出时,当地还有一个由美国人投资了很多钱进行包装的俄罗斯杂技团。我们团与他们竞争了5年,最后他们走了。之后当地的记者采访我,问,你觉得俄罗斯杂技与中国杂技哪个更精彩?我回答,都很精彩,他们的舞美包装非常漂亮,但是我们的杂技全凭一身硬功夫。”就是凭着这身如假包换的真功夫,中国杂技打遍天下,蒙特卡罗“金小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几乎杂技领域内的世界最高奖项,都轻而易举揽入怀中,号称“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
然而,在骄傲的同时,让杂技界深感困惑的是:同样是“金”,金牌却不能变成真金白银。中国是杂技的资源大国却不是杂技产业强国。在国外主流演出场所中,中国杂技身影寥寥或只是个技术配角。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恩杰还清晰地记得2005年在美国的演出经历。那年10月,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杂技团以高超的技艺与精彩的演出征服了全场观众,演出结束半小时,依然有很多观众不舍离去,面对这样令人激动的场面,李恩杰却很清醒:那只是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内容,不是商演。中国杂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早苏醒的力量。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国内市场不好,很多中国杂技院团纷纷出国演出。然而,辛勤付出得到的回报却是杯水车薪。“1991年,我们去德国5个城市演出了七八个月,天天爆满。但我们只能拿到所有演出收入的很少一部分,因为人家是组织者;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杂技在国外演出的价钱还是这样,因为我们卖的只是原材料。”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边发吉感叹。当过多年杂技团团长的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原国升也是深有体会,国内杂技市场开发不够,很多大型杂技团也不得不到国际市场“挂着金牌去打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的杂技团整体“走出去”越来越难,现在普遍实行单个节目和演员“输出”。中国杂技的品牌效应正在减弱,杂技团体以单个节目到处打工的弊端非常明显,到了人家那儿,人家不把你当主体使用,几十个人长期演出一个节目,时间长了,功夫就废了,杂技团的创新水平会受到严重制约。
外国人承认中国杂技很棒,但是为何一涉及商演合同与薪酬,就开始“变脸”?中国杂技演员时常是国际杂技大赛舞台最耀眼的明星,但是为何一步入国外演出市场却直不起腰杆,沦为国外杂技“拼盘”表演的某一“原料”甚至是“佐料”,无可奈何地做着低廉的买卖?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晓鸣认为:“杂技不能归为简单的技术,归根到底是用body来表现的文化艺术,它既是最古老的又是最现代的。中国的杂技团不能做文艺农民工的包工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有时优势也会成为劣势。“重技术展示、轻艺术表演”这一传统观念,让全国各地的杂技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扮演着“简单劳动力输出”的角色,或散兵游勇地去国外挣打工钱,或整个团队集体出口“原材料”。
中国杂技向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