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要2.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要2

*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要2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从晚晴起,严复翻译、介绍的进化论,在中国一 直深入人心风靡不衰,从士大夫到年轻一代的知识 者,都曾迅速抛弃了千百年“一治一乱”、“分久必和、 合久必分”的循环论的历史观和“复三代之盛”的历史 退化论,接受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一、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一治一乱”、“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的循环论的历史 黄帝、炎帝、尧、舜、禹 夏、商、周、 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唯物史观替代进化论,在于 一方面,它更为具体地解释人类历史,不再是 一个简单的生存竞争原则或空泛的社会有机体概念, 而是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解释社会的存在。 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符合 中国社会思想中的乌托邦传统。 儒家的“复三代之治” 指的是 夏商周 三代先王的良政善治 体现了孔子“法先王”的复古主义倾向 对中国知识分子而言: 唯物史观与进化论一样,不是作为具体科学、不 是作为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探讨研究的方法或假设,而 主要是作为意识形态、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来接受、来 信仰和奉行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性格符合中国人民救国救民 的需要,它作为一种历史观与中国文化心理尊重历史经 验、富有历史观念有相通之处。 中国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哲学家、历史学家,都自觉自愿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的深度和准确度还有待考虑,但是接受的内在忠诚性却无可怀疑。 如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熊十力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 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 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历任清华、西南联大、北大哲学系教授。   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 金岳霖(1895-1984) 哲学家、逻辑学家。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 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 他们志趣相投,交情也深,并一直是毗邻而居。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痴恋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先生对林 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 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 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 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二、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 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 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李大钊就义前留下的遗照,目光和悦,泰然自若,宛如平日。李大钊第一个从容走上绞刑架,凶残卑鄙的敌人为了折磨李大钊,竟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 李大钊死后,他的家人无力为其下葬,北大为李大钊发起公葬,北大教授及李大钊的一些友人纷纷捐款,北大教授李四光、郑天挺每人捐10元,马寅初等每人捐20元,梁漱溟等每人捐50元。外地故友鲁迅捐50元。 国民党一些要人也出钱捐助,如汪精卫一人就捐了1000元。李大钊生前系“同志” 陈公博(曾是中共“一大” 代表、后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中国的第二号大汉奸)和戴季陶(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也纷纷捐款。 1927年4月23日,李大钊出殡成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示威。送葬队伍最前面是一副巨大挽联,上联是“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下联是“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横批是“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 李大钊后来安葬在北京的万安公墓,那是蒋梦麟校长出面购置的墓地墓碑则是刘半农撰写的。 主要贡献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开始接触马克思主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