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外科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xVIP

47外科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7外科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3)个别病例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2)患肢广泛性肿胀。(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5)Homan’s征阳性。(二)证候诊断:1.急性期(1)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色黯红而热,青筋怒张,按之凹陷。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血瘀湿重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2.慢性期(1)血瘀湿阻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2)气虚湿阻证: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急性期(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①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元参、当归、赤芍、苍术、黄柏、栀子、黄芩、连翘、防己、红花、生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②中医外敷技术:冰硝散外敷。将冰片、芒硝研为粗末,拌匀,装入布袋内外敷于患肢。③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2)血瘀湿重证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①推荐方药:茵陈赤小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茵陈、赤小豆、苍术、黄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鸡血藤、牛膝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②中医溻渍技术:选用活血消肿散或活血、祛湿、燥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泡洗足部、小腿,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③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宜服薏苡仁、赤小豆粥。2.慢性期(1)血瘀湿阻证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①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茵陈赤小豆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鸡血藤、牛膝、茵陈、赤小豆、苍术、黄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②中医溻渍技术:选用活血、祛湿、燥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泡洗足部、小腿,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③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宜服薏苡仁、赤小豆粥。(2)气虚湿阻证治法:健脾益气、利湿通络①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砂仁等。②中医泡洗技术:选用益气、活血、祛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泡洗足部、小腿,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③饮食疗法:宜食甘温,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宜服山药莲子粥等。(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1.体位疗法(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出心脏水平,一般抬高20~30cm;患肢制动,避免肢体用力屈伸活动,避免对肢体进行揉捏、挤压、搬动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 (2)慢性期急性期过后鼓励下地活动,需绑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活动量由小至大逐渐增加。平卧时抬高患肢高出心脏水平,一般抬高20~30cm,每天至少四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同时可做患肢踝、膝关节伸屈活动。平素生活工作中不宜久站、久坐。从事坐位的工作者,应定时站立行走或做下肢伸屈运动;从事站立工作者,经常以脚尖着地或做蹲起运动。2.缠缚疗法适用于股肿病慢性期患者,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应坚持患肢缠缚弹力绷带,自患肢远端开始向近端缠缚弹力绷带,以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使用期间应注意观察肢体的色泽、肿胀情况和效果,适当调节缠缚弹力绷带的松紧度。(三)气压治疗适用于股肿病慢性期患者,治疗时患者平卧,压力设定时由低到高,以患者感舒适和不痛为宜。按摩时间20~30分钟/次,10天为1个疗程。(四)西医治疗1.西药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