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美术(吉祥图案)
民 间 美 术 纪保超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民俗信仰下的中国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种类 以纹样形象表示 龙纹:明代的龙,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清代的龙纹则规定为“九似“,即角似鹿,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凤纹 举例 狮子 狮子在吉祥图案中最为常见,在宫廷、苑囿的大门前左右各呈一狮,有铜狮也有石狮,雄师居左,脚踏绣球,雌狮居右,足抚小狮。前者象征权利统一寰宇,后者象征子嗣昌盛。狮座上雕有行龙、缠枝莲、龟背锦、如意翔云等精美图案,这种狮座在封建社会是皇家专用的,至于王府、官衙、宅邸门前的对狮与狮座的雕饰规格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狮子作为护门神兽出现,其典源于佛教。佛教中狮座是佛的坐处,《大智度论.七》:”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后来佛座前的狮子已具有护法神兽的含义,这样宫殿门前的对狮,又具驱邪镇妖的寓意。 春牛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牛则是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家畜。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相当于诺亚造方舟时期)时,每治一处水患,必用一雄牛镇水妖,后来在河堤湖畔,就有以铁牛、石牛镇水妖的习俗了。这样,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农家有无耕牛,表示着其家境的好坏,同时牛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到了农耕时节),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把立春叫作打春。在这一节令的庆祝中,牛便成为吉祥物。据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立春之日,天子要率领群臣到东郊迎春。到了汉代,先在腊月置上六头牛于国都门外,并由耕人伴之,以示黎民,勤于农耕,勿误天时。 后来,耕人演变成司掌万物萌生的芒神,牛的模型或真牛均被加以彩饰,参加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北宋时,在立春的前一天,京城开封府要向皇宫进献春牛(土牛),各重要衙署也置春牛(土牛)于衙署门前,以示各级政府重视农耕。到了立春之日的凌晨,将置于皇宫及政府各衙署门前的春牛打碎,是为“打春”。市民争抢被打碎的春牛残片,抱回家中,成为祛病、宜蚕、祈求丰年的吉祥物。从那时起,迎春、打春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在城市、农村展开。象征吉祥的牛,被画家及民间艺人画成迎春的年画及彩塑在市面上出售,很受人们欢迎。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 民间的春牛图,常画一健壮的大黄牛,芒神被画成眉清目秀的放牛郎。芒神的穿鞋很有说头,如果是光着脚,则预示来年雨水大,要作好防涝的准备。如双足穿草鞋,则预示来年天旱,要农民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预示来年是不旱不涝的好年景,农民们要辛勤耕作,勿误农时。 松鹤 人们都希望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因此,以青春长驻,健康长寿为题材的吉祥图画,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松鹤长春图”则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祝福礼品。 松树是多年生长常绿乔木,耐严寒,不凋零。民间把松树作为经得起风寒磨难和长寿的象征。 鹤(丹顶鹤),是中国珍稀涉禽,其鸣声高亢响亮。《诗经》有云:“鹤鸣于九霄,声闻于天。”说它能飞得很高,在天上鸣叫。鹤被道家看成神鸟,在鹤前加仙,又称仙鹤。鹤的寿命一般在五六十年,是长寿的禽类。道教故事中有羽化后登仙化鹤的典故:传说晋时,辽东有叫丁令威者,学道于灵虚仙,后化鹤成仙,常回故里,鸣招城郭故人学道成仙。又说,松是百木之长,长青不朽,千年古松之脂能变茯苓,服食者可长生,故学道者爱在古松之下修行。《神境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荥阳郡南郭山中有一石室,室后有一高千丈、荫覆半里的古松,其上,常有双鹤飞栖,朝夕不离。相传汉时,曾有一对慕道夫妇,在此石室中修道隐居,后化白鹤仙去。这对松枝上的白鹤则是他们所化。这样,“松龄鹤寿”和“松鹤长春”的吉祥图画,就衍生出许多吉祥祝寿的图画来,成为从古至今民间美术作品和礼品中常见的题材。 象驮宝瓶 在紫禁城太和殿皇帝宝座前,有一对吉祥物——象驮宝瓶。在明清皇帝陵寝的神道两侧,也有汉白玉圆雕的象驮宝瓶。这一吉祥物叫“太平有象”,也称“宝象”。 象原产印、缅、泰等佛教国家。明、清两朝,信仰佛教的皇帝很多,把佛国进贡来的大象,看成祥兽。在汉地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坐骑也是大象。从明朝起,每逢皇帝有重大庆典,仪仗中总爱用些大象。驾辇、驮宝也用它们。在北京就有专有供皇帝仪仗驯象的人员,由锦衣卫管理;清代归銮仪卫管理。象与驯象员都居住在北京宣武门两侧的驯象所,就是现在的象来街一带。象因身材高大,性格温和,善解人意,能帮助人完成强度很大的工作,被视为力量的象征。它四蹄粗壮,着地稳如泰山,所以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象是代表江山稳固、社会安定的标志。在象的背上放一宝瓶,有些瓶内再插放五谷,寓意太平有像、五谷丰登。因为“象”与“景像”的“像”字同音;“宝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