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30年代新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1)两个阶段 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 “雨巷”与“记忆”时期——探求; “残损”时期——成熟和变异。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2)《雨巷》赏析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但与新月的差异已经透露出来,比如注重微妙感觉的捕捉,情绪的客观化。这一特质在《雨巷》中较为突出。 《雨巷》约写于1927年夏天,是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被通缉避居乡间时写的诗,发表于1928年8月号的《小说月报》上。这首诗的发表在诗坛引起人们好评,诗人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 3、戴望舒诗歌的特点 (1)对个人忧郁与爱情苦闷的抒写。 (2)诗艺的现代追求,借鉴象征主义、古典诗歌传统,创造朦胧的意境美。 (3)对日常生活诗意的寻觅和表现。《我的记忆》 (4)和谐悠扬的音乐美。 (5)以诗情自然流动的口语韵律,代替匀称的音乐美。《我的记忆》 4、戴望舒的文学史意义 从他开始,中国的象征派诗终于结束了简单模仿外国的稚幼阶段,并逐渐找到了“自己”:不仅找到了民族传统的“根”,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1、卞之琳简介 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大英文系,对英国浪漫派和法国象征派诗歌发生浓厚兴趣。1930年开始写诗。 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诗歌合集《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1)、《雕虫纪历》(1979)。 代表作品有:《断章》、《尺八》、《圆宝盒》、《距离的组织》等 2、诗作特点 卞之琳属于后期新月派诗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卞之琳的诗歌是他人生体验与沉思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技巧上,融会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构成了隐晦的艺术世界;诗歌讲求格律形式,用韵追求复杂,诗体形式繁复。 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如《酸梅汤》、《叫卖》等),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如《断章》、《鱼化石》《古镇的梦》);也写过爱情(如《无题》)。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前期诗歌的消极方面(惆怅、感伤、无可奈何的命定感)——是因同时感染着“晚唐南宋诗词的末世之音”和西方的“世纪末情绪”而形成的。 卞40年代时,已以格律体描写社会现实,诗风亦趋向明朗浅白 三、“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是因《汉园集》而得名。《汉园集》是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位青年诗人的诗作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 如果说“新月派”与现代派诗人主要是从西方汲取艺术养料,则《汉园集》诗人堪称是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生代”。 1、何其芳(1912-1977)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诗作:《汉园集》中的《燕泥集》外,尚有《夜歌》、《预言》等 何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如《预言》、《爱情》、《罗衫》、等)。 但抗战前,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见《送葬》、《云》等),到了40年代,其诗作则更以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为特色。其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等代表作品,更显示出了热情明朗、乐观向上的昂扬基调。 2、李广田(1906——1968) 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 。 李的诗集主要有《地之子》、《窗》等。其诗风是浑厚朴实。 1、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 【参考书目】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国诗歌会 现代诗派 2、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整个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两种趋向: “向内转”(回到自身)追求“纯诗”与“现代性”——后期新月派和现代诗派。 “向外转”(面向社会),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群、 一、后期新月诗派 1.后期新月诗派简介 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为阵地,集中在徐志摩的周围形成的一个诗歌群体,主要创作力量是徐志摩、陈梦家、孙大雨、林徽因、卞之琳等。1933年解体。 2.诗歌理念 追求诗歌的超功利化与自我表现,贵族化的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