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热冷境遇及反思.PDF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热冷境遇及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热冷境遇及反思.PDF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热”“冷”境遇及反思 董志峰董志峰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且发展规模与日俱增,但发展质量和效 益却不容乐观,究其缘由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问题,总体表现为“热”“冷”两重天、专业发展境遇不 佳。本文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认同、学校专业设置与投入三个方面进行 反思,并提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社会工作 专业发展 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3-0022-06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5.03.004 董志峰,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兰州 730070 )。 自1987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及其它高等学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开始,我国社 会工作专业教育已走过28 年的历程,虽然与英美等国相比专业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横向看 社会工作专业布点成星火燎原之势,纵向看已形成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等阶梯式办学层次。专 业开办数量的激增和办学层次的扩展充分说明了旺盛的社会需求和高校快速地专业跟进。但评 估其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质量效益却不容乐观,正如有学者所言:“社会工作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 前面”(孙庆民,2007 )。其实,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也不尽理想,充其量也属“半专业化”(邹吉 宏、董立景,2010 )状态。然而,这种不协调的运行进程使专业发展拐入艰难的生长困境,也为人才 培养和社会治理埋下了潜在的隐患。本文通过反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热”“冷”两重天现象,对 社会工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国家政策要求与落实的“热”与“冷” 社会工作专业从无到有,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内在需求,说明专业自身发展突 破了“零”的困境,更彰显了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视与支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建设 ·22 ·社会工作2015年第3期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热”、“冷”境遇及反思 任务的加剧,以及社会服务规范化的推进,党和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更高、支持力度更大,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方针政策。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 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明确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 ① 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社会工作人才列 ② 为“六大人才之一”,不仅使其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 实用人才并驾齐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标志着社会工作已成为一种职业被划分出来,并 得到国家认定。2011 年中组部等18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 下简称《社工意见》)中提出:“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 ③ 目标”。 2012 年中组部等19部委又联合颁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 2020 年)》(以下简称《社工规划》),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科学设计和周密部 署。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这些大政方针均体现了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责任。可以说, 在我国的几百种专业中,还没有哪一个专业获得如此礼遇。显而易见,国家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层面切实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热能量”,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获得了良好的 政治和经济基础。 此时,学界普遍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春天已经到来。然而,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春雨却贵如 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晚,且走到了职业化的前面,致使专业发展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其职业化的前提,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又是其专业化的关键。审视我国社会工 作职业化的过程,专业人才的“奇缺”与“过剩”成为一对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一现实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