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叉理论和方法
分叉理论和方法?对于含参数的系统,当参数变化并经过某些临界值时,系统的定性性态(如平衡态和或周期运动的数目和稳定性等)会发生突然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分叉。分叉是重要非线性现象,与其它非线性现象(如混沌、突变、分形、拟序结构等)紧密相关。主要研究:(a)相空间中轨线的集合;(b)控制参数空间中分叉集的性态。分叉包括两类:(a)静态分叉:讨论平衡态数目和稳定性的变化,常见有:极限点分叉(鞍结分叉)、叉形分叉、跨临界分叉、滞后分叉、孤立点分叉等;(b)动态分叉:讨论系统在相空间中轨线拓扑结构的变化,常见有:Hopf分叉、次谐和超谐分叉、概(准)周期分叉(不变环面分叉)、同异宿轨线分叉等。分叉问题起源于力学失稳现象的研究。18世纪中叶,D.Bernoulli和L.Euler等人研究了杆件在纵向压力下的屈曲问题。1834年C.G.J.Jacobi在研究自引力介质的椭球形旋转液体星的平衡图形时,首次引进“分叉”术语。1885年,Poincare提出旋转液体星平衡图形演化过程的分叉理论。1883年,O.Reynods发现在临界雷诺数时层流转变为湍流的现象,从此开创了流动稳定性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van derPol和安德罗诺夫等在非线性振动研究中即已发现大量分叉现象。本世纪70年代形成分叉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分叉揭示系统不同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且与失稳和混沌密切相关,是非线性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非线性振动、结构力学、流体力学、非线性波、飞行器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控制、非线性电学、非线性光学、生态学、经济学、交通动力学、转子动力学等等。主要研究方法有:(1) 奇异性方法奇异性研究可微映射的退化性和分类,首先将分叉问题化为较简单的GS范式进行识别和分类,再通过“普适开折”得到一般扰动下可能出现的所有分叉性态,随后讨论分叉图的保持性和转迁集等。可以处理:静态分叉、Hopf分叉和退化Hopf分叉。对于高维问题,理论上可借助LS约化方法降维,然后再应用奇异性方法。该方法思想及经典作品参考:(a) Arnold V I. Bifurcation and Singularitics in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Proc. of the 17th IUTAM, 1988又见:Arnold V I. 数学和力学中的分叉和奇异性.力学进展,1989, 19(2):59-66(b) Golubitsky M and Schaeffer D G. Singularitics and Groups in Bifurcation Theory. Vol.1, Springer-Verlag, 1985(2) Poincar-Birkhoff规范形方法如何求PB规范形方法:矩阵表示法、共轭算子法、李代数法、共振法等。对于高维系统需要应用计算机代数、定理机器证明等工具。如何确定规范形与原方程系数关系:直接比较法、计算机代数方法等(目前无其它更好方法)。思想及经典作品参考:(a) Arnold V I. Geometrical Methods in the Theory of ODE. Springer-Verlag, 1983(b) Wang D.An introduction to the Normal Form theory of ODE.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1990, 30:38-71(c) Guckernheimer J and Holmes P. Nonlinear Oscillators, Dynamical Systems and Bifurcations of Vector Fields. Springer-verlag, 1983(3) 幂级数法通过解的渐进展开,利用投影关系和Fredholm择一性进行分叉分析。可应用于:静态分叉、Hopf分叉、次谐分叉和概周期分叉领域。参考:(a) Ioos G and Joseph D D. Elementary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Theory (2nd ed.). Springer-Verlag, 1999(4) 摄动法包括:平均法、多尺度法、KBM法、内谐波平衡法等,应用于:周期或概周期领域。(5) 次谐Melnikov方法研究二维扰动Hamilton系统的m/n阶次谐周期分叉。(6) 后继函数法和Shilnikov法研究二维和高维系统的同宿分叉问题,此外还有隐函数定理、变分方法和拓扑度方法。见:(a) Wiggins S. Global Bifurcation and Chaos: Analytical Methods. Springer-Verlag, 1988(7) 数值方法除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