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拓展小博士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VIP

高中语文-单元拓展小博士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单元拓展小博士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拓展小博士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常见古典诗、词、曲意象例释 1.杨柳 (1)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月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对唐婉的惜别之情,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以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诗中想象其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时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 (2)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做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等,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忧愁的深刻程度。 2.燕子 (1)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2)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抒写时事变迁的还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等。 3.流水 (1)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思,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诗人相思的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可惜山重水长,思念的人终不见。流水悠悠,相思悠悠,天地有尽,而相思无穷。此外,像“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等,都是以流水喻愁思的典范。 4.月亮 (1)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思乡之情的载体,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等,都是借明月写思乡之情的典范。 (2)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3)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4)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盈月亏则比喻悲欢离合,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梅花 迎寒早开,美丽脱俗,诗词中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人格的象征。梅花诗中,最著名的应数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被公认为千古咏梅之绝唱。另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后两句看似平常,实则哲理暗蕴,意味深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格调高雅,寄寓着自己锐意变法革新的宏图大略。“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