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第4单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高中语文-散文-第4单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散文-第4单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木兰花 东城渐觉春光好 宋·宋祁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①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③。 浮生常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简介】 《木兰花》,同前。 宋祁(998~1061),字子亲,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初年(1023)与兄庠同举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与其兄宋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中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人称“红杏尚书”。有《宋景文集》《宋景文公长短句》。 【注解】 ①縠(hú)皱波纹:皱纱。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密如皱纱细纹。 ②棹(zhào):船。 ③闹:这里意为浓郁。 【故事】 这首词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词中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不仅把春天的绚丽景色写得颇有精到之处,而且全词想象新颖,很有特色。 城东让人渐渐觉得风光美好起来。春风轻轻吹来,池塘河里波面漾起波纹,如同皱纱细纹,粼粼晃晃,招唤着游人的画船。遥望那绿杨垂柳如烟似雾的远处,早晨的寒气是那么轻微,而开满红花的杏树枝头,春意却像喧闹一般热烈。 人生如飘浮水面的泡沫,总恨它苦恼多而欢乐太少,谁肯吝惜千金而轻视美人一笑?为了君我手里端着酒杯劝说斜阳,且为我们好友欢聚花间多留一抹黄昏的光影。 (2014年高考北京题)(原文在《都江堰》上) 21.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考生可答同意,也可答不同意,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说明理由时,要从文本出发,不能盲目下结论。 【答案】 (示例)观点一:不同意重修。 (1)圆明园遗址尽管残破,却带有岁月的沧桑,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带有废墟的残缺美。 (2)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 (3)它的残缺,能引起人们的痛惜,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从另—个角度让人们勿忘国耻,勿忘历史。 观点二:同意重修。 (1)圆明园的确是我国的国耻,它也是几代皇帝奢侈堆积财宝的一个产物,真实的圆明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到底有何等的壮观?我们这一代人不得而知,重修可以让人们以此为鉴,戒奢戒侈。 (2)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了、富强了,重修可以让大家了解圆明园的伟大,对比理解当时八国联军的残暴。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做出合理的解释,论据要充分,答案不求唯一,也不求面面俱到。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品味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 3.理解文章在结构方面的特点。 3.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自童年、少年时代起大量接触古典文学作品,并开始接受进步社会思潮影响。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译,1920年接编并革新《小说月报》,次年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6年到广州参加大革命,后到武汉任《民国日报》主编。 大革命失败后折回上海,始用茅盾笔名从事文学创作。不久避居日本,1930年回上海参加“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于香港、长沙、武汉、广州、桂林、新疆、重庆等地,坚持开展抗日文化工作。其间曾到延安讲学,赴苏联访问。1949年后出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部长等职。 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小说成就为最。著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腐蚀》等及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也写了大量散文。其散文创作始见于“五四”时期发表的杂感、随感录。“五卅”运动时写作《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等文,以及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与人民群众心态引起人们注意。1928~1929年避居日本期间写的《卖豆腐的哨子》《雾》《虹》等散文小品,多是即物抒怀,烘染气氛,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个时代的苦闷”。 20世纪30年代写作的散文如《故乡杂记》《大旱》与《雷雨前》《黄昏》等,或以速写与随感的结合,切实记载、着力描绘中国城乡动荡不安的面影;或用象征手法与散文诗形式,表现革命风暴即临的时代氛围。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作品,视野更加开阔,既有喻赞抗日军民崭新风貌与弘扬民族正气的名作,如《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也有大量剖析大后方城乡社会生活、讥刺时政积弊的随笔杂记。 其行文“每不忘社会”,主张“小题大做”,根据迅速反映现实斗争与社会动向的需要,创作了一种记述性的速写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