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VIP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渡汉江①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②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③ 【注释】 ①汉江:今汉水中游的襄河。②“岭外”句:唐代在五岭之南设置岭南道,辖有今广东、广西等地,当时这些地方常作为有罪官员的流放地。音书,家中的消息。③“近乡”两句:诗人准备渡汉江由南阳入洛阳,已渐接近家乡。又因家中情况不明,所以愈近家愈提心吊胆,害怕听到坏消息。来人:指由洛阳南来的人。 【简介】 宋之问(约656—712),字延清,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其诗作属对精工,格律严密,对于律诗的形式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而被贬谪泷州,不久逃归洛阳,本诗当作于逃归途中。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诗的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虽是平平叙事,但“断”字、“复”字都用得很有表现力。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度日如年的痛苦通过这凝练的两字突出地传递给读者。后两句抒情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一种曲折、复杂而又非常典型的心理。 诗人在此处揭示的这种矛盾心理看似出乎常情,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按常理应是越接近家乡,越急切盼望知道家人的情况,但诗人却一反常态“不敢问”。这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与家人音讯不通,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时间久了,自然会形成既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接近家乡时,这种心理越发强烈,惟恐不祥的预感会变成残酷的现实。这样写,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揭示得更深刻真切,更耐人咀嚼。 (2014年高考山东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2)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潜《归去来兮辞》)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6)五亩之宅,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句中的“晏”字易写错,题目选取的句子中,前面有个“宴”,读音又与“言笑晏晏”的“晏”相同,容易弄混。(2)句中“馔”容易错,这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字,有的同学可能写不出来。(3)“寂寞梧桐”容易误写为“梧桐寂寞”。(4)“岫”字比较难写。(5)(6)句较简单,无难写字,只要准确记忆即可。 【答案】 (1)言笑晏晏 (2)钟鼓馔玉不足贵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云无心以出岫 (5)乐以忘忧 (6)树之以桑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考查的六个句子,全部出自2014年山东省《考试说明》中的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同时,2014年本题由选做改为必做。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这一考点应做到准确背诵推荐篇目中的古诗文作品,对其中的名言名句更要牢固记忆,掌握背诵的方法,关注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通假字和一些生僻难写字,留意具体语境,留心语句顺序,注意语句出处,注意审题,看清要求,正确书写,保证不出错别字。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把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 3.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及现实主义传统。 4.一词多义 (一)虚词 (二)实词 6.特殊句式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7.《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