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单元-推荐作品-苦斋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高中语文-第6单元-推荐作品-苦斋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6单元-推荐作品-苦斋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4年高考天津卷)(原文在《项脊轩志》上)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从评论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作者没有认为徐君是游侠士,是有的人认为。原文最后一段表述“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作者认为徐君不同于游侠士。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重要实词、判断句、倒装句等知识点。(1)“条”,分条列举;“上”,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上报,呈报;“此真读书人”是判断句。(2)“欷歔”,哀叹;斯,这个;“恃”,依赖,“所恃”,所字结构,……的人。(3)“以”,目的连词,来;“有司”,有关官吏;“有功于生民”,介宾结构后置。 【答案】 (1)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3)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为今词)、“调”(词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等翻译方法。 1.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具体落实一些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内脉,理解作者“乐与苦,相为倚伏”的哲理思想。 3.体会文中所阐发的哲理。 6.走近作者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在元朝末年中进士,官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因招安方国珍之事,同朝廷大臣们的意见不合,受到在绍兴羁管的处分。一度出任江浙行省都事,不久弃官而去。后又接受朱元璋的聘请,协助他平定天下,建立明朝,任太史令。洪武元年(1368),拜御史中丞。因与丞相李善长不和,辞官。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告老还乡以后,受左丞相胡惟庸构陷,忧愤而死。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的情况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散文锋利遒劲而又幽秀。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后人编为《诚意伯文集》。 (一)自主思悟 1.文章开篇写“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交代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开篇点题,点出了本文写作的对象——苦斋,突出“苦”字;交代了苦斋所属——章溢先生;写了苦斋的作用——隐居。 2.第①段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从结构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