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7课-陆文学自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pptVIP

高中语文-第7课-陆文学自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7课-陆文学自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二单元 7陆文学自传 陆 羽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biǎn huò chēn qiān tiáo piān hè dú xiǎn sì wū jīn měnɡ xuè wèi zhǔ tì sì yú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指用自己的意思做事  指不再疑惑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指隐士,山野之人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写作 通“嘱”,嘱托 这类人 正,端正 危险 高,高耸 背负 背弃,违背 对不起,辜负 蒙受,遭受 覆盖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连词,因为 副词,于是 连词,因而 副词,于是 介词,从 介词,到 介词,在 介词,在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名词作状语,坐扁舟 名词作状语,用杖,用手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名词作动词,用鞭打 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判断句,“……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状语“于苕溪之湄”后置,“于苕溪之湄结庐” 状语后置,状语“以佛书出世之业”后置,“积公以佛 书出世之业示”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题 目 解 说 文学,指文学之士。陆文学,是作者陆羽称呼自己。本文题为“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走 近 作 者 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字疾,或字季疵。不知所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为和尚积公拾得抚育成人。既长,从易经中卜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又自号桑苧翁、东冈子。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为伶工。后学诗于李齐物、崔国辅,甚得爱重。与女诗人李季兰及僧皎然友好。陆羽以嗜茶闻名于世,对茶道很有研究,著有《茶经》三篇,讲述茶原、茶法、茶具甚详。又能诗文,但传世不多。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陆羽29岁。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仍然频繁地发生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湖北家乡,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陆羽怀着这样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内 容 理 解 1.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 明确:作者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内 容 理 解 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内 容 理 解 2.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 明确:“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内 容 理 解 3.第2段写了他的性格特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他的性格? 明确:明确:独来独往——隐士风范: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里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