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团队建立之重要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团队建立之重要性

醫療團隊建立之重要性 一、良好的醫療團隊有助提升病人安全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推估,台灣一年約有八萬件醫療傷害,其中有兩萬件源於醫療疏失(洪淑惠,2002),而許多顯示「團隊」與「溝通」是造成醫療疏失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石崇良(2008)研究發現醫療疏失有15.6%導因於溝通不良(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間的溝通或聯繫不佳所致)。Risser D等人(1999)長達二年的觀察研究發現,急診醫療疏失,許多可歸因於團隊工作的失效,忽視團隊成員的責任(如:應相互監督、提醒潛在的失誤或偏差、尋求決策所需之資訊、運用複誦方式確認溝通無誤等)。美國醫療機構評鑑機構(JCAHO)從醫院所通報的三千多件嚴重醫療警訊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中發現,溝通與團隊合作的不良是造成醫療錯誤的「首要因素」(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Ingram Desombre(1999)研究醫療機構中的團隊合作指出,在醫療機構以團隊方式進行醫療照護時,會有四種好處,其一就是「改善工作績效」。林文政、陳必碩與江琬瑜(2003)指出團隊建立可「加強問題解決能力」。對醫療團隊而言,改善工作績效與加強問題解決能力之重點在於「改善病情」,而相當證據支持「『團隊合作緊密度』與『病情改善幅度』呈現正相關」的說法。Shortell et al.(1994)研究發現「加護單位醫療人員之團隊合作程度」與「病人死亡率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Davenport等人(2007)亦發現「醫療人員間的溝通與合作關係」與「手術病人的罹病率」有顯著關係。Aberg-Wistedt(1995)指出以團隊模式照護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顯減少其急診利用率。綜上所述,建立良好醫療團隊確實有助改善病情。 Deeter-Schmelz Kennedy(2003)亦指出高凝聚團隊,會有更佳之團隊績效表現與服務品質,因而提升病人對醫療服務品質的滿意度。針對上述結果,由於醫療工作牽涉到許多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術,但也需要把這些不同專業之醫療人員所提供的醫療照護,匯整到被照顧的病人身上,而良好的醫療團隊合作,對於病情問題處理有著充分支援機制,在服務感受上會讓病人覺得更滿意(王明鉅,2008) 同一團隊之醫護人員,對於團隊合作關係存在認知差異,相當證據顯示「外科醫生」對團隊合作關係之認同度明顯高於「麻醉科醫生」,另「醫師」又明顯高於「護理人員」。Sexton , Thomas, 與Helmreich(2000)研究發現外科住院醫師與手術醫師對團隊合作關係之認同度(約60~70%)遠高於麻醉科醫師、手術護士(約10~40%)。Thomas, Sexton, 與Helmreich(2003) 73%的醫師自認為與護理人員間的溝通與合作關係非常高,但是,只有33%的護理人員與醫師抱持同樣的看法。此外,Makary(2006)亦發現外科醫師認為團隊合作的狀況良好,但是開刀房護士則認為狀況不理想。護理人員認為當出現看法不同或是無法同意的意見時很難向醫師充分表達,同時,護士們所提的建議也很少被接受,以致在醫療決策過程中缺乏參與感(Makary et al., 2006)。彭建仁(2007)徐正芳(2003)許智翔(2004)許智翔(2004)徐正芳(2003)趙惠文(2002 林文政、陳必碩、江琬瑜(2003)上課日前兩週對受訓者之直屬主管實施「團隊行為量表(前測)」。 許智翔(2004) ◎總結性評鑑 Level1 反應面 課程滿意度調查 趙惠文(2002)訓練結束當天實施「課程滿意度調查表」。 徐正芳(2003)訓練結束後實施「課程滿意度調查表」。 周佳慧、李誠(2003)訓練結束後實施「課程滿意度調查表」:了解受訓學員對於課程之講師教學方式、教材及課程設計、訓練時間安排與教學設備等之滿意程度進行調查。 林文政、陳必碩、江琬瑜(2003)訓練結束當天實施「課程滿意度許智翔(2004)訓練結束當天實施「課程調查表」。 彭建仁(2007)訓練結束後實施體驗式學習顧問公司所提供問卷「講師教學滿意度」、「授課方式及課程設計滿意度」。 Level2 學習面 學習測驗 李宛宜(2001)在課程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一份紙筆測驗為總結自我評量,內容涵蓋所有課程, 讓學員約10至15分完成的長度即可,題形以選擇題、是非題、改錯題、排列組合題為主。 趙惠文(2002)訓練結束當天實施「團隊觀念問卷(後測)」。 徐正芳(2003)訓練結束一週內實施「團隊觀念問卷(後測)」。 周佳慧、李誠(2003)訓練結束後實施「團隊知識考題(後測)」、「團隊觀念問卷(後測)」。 林文政、陳必碩、江琬瑜(2003)訓練結束當天針對受訓者實施「團隊知識測驗(後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