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岭玄灰蝶属雄性外生殖器比较形态学研究(鳞翅目,灰蝶科)
秦岭玄灰蝶属雄性外生殖器比较形态学研究(鳞翅目,灰蝶科)
刘金波1 房丽君1,2 黄敏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虫博物馆 陕西杨凌 712100
2.陕西省植物研究所 西安 710061
摘要:对秦岭玄灰蝶属Tongeia 5个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雄性外生殖器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类鉴别依据。
关键词:鳞翅目;灰蝶科;玄灰蝶属;比较形态学;秦岭
蝶类外生殖器形态特征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洪健等,1999;曾阳等,2000;房丽君,2011)。
秦岭是古北区与东洋区在我国境内的西部分界线(康慕谊,2007),其气候垂直方向上的多层次性和南北方向上的过渡性,决定了该区蝶类资源丰富,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区系地理分布上均具有特殊意义。玄灰蝶属Tongeia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era,灰蝶科Lycaenidae,眼灰蝶亚科Polyommatinae。该属由Tutt于1908年建立,模式种为Lycaena fischeri Eversmann,1843。王敏(2001)记载中国9种,其中秦岭分布5种。有关玄灰蝶属的分类,白水隆(1979)和王敏(2001)均有研究,但成虫外部形态差异较小,仅表现在翅反面斑纹大小、颜色的差异,而且种内又存在一定变异,种类的正确鉴定有一定的难度。故本文通过对秦岭分布的5种玄灰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探讨玄灰蝶属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特征的种间差异,为该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研究标本均为2010~2012年在秦岭地区采集。
1.2 方法
1.2.1 解剖方法
剪下标本腹部末端,放入装有10% NaOH溶液的离心管中浸泡并加热5~20min,待其肌肉充分消解后,用清水冲洗数次,解剖镜下分离出雄性外生殖器,并置于甘油中备用。
1.2.2 外生殖器构造观察及照相
在双目立体显微镜(Leica ZOOM 2000)下观察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并在显微镜(OLYMPUS PM-10AD)下拍照并比较分析形态特征。
2 结果
2.1 玄灰蝶属雄性外生殖器基本构造(图1~6)
玄灰蝶属雄性外生殖器由第9、10腹节特化而成,第9、10腹节的骨片共同形成完整的环。其中,第9腹节的背板形成背兜(tegumen,tg),呈V型开裂;第10背板后端形成钩形突(uncus,un),与背兜愈合,高度骨化;从第10腹板演化来的颚形突(gnathos,gn),典型地着生在背兜后缘、钩形突的腹面两侧,高度骨化和弯曲;第9腹板形成基腹弧(vinculum,vin),基腹弧细短,顶端与背兜的柄突(pedunculi,ped)相关连;囊形突(saccus,sa)缺失;基腹弧两侧附着1对抱器瓣(valvae,vla),扁平,其上着生毛列,铗突(harp,hrp)发达,抱器瓣基部分别与柄突、基腹弧及阳茎轭片( juxta,jx) 相关联;阳茎( aedeagus,ae) 从背兜、基腹弧及抱器瓣之间的隔膜上伸出,高度骨化,端部弯曲且逐渐变细,阳茎开口内侧为膜质的内阳茎( endophallus,eph ),与射精管( ductus ejaculatorius,du.ej)末端相连;阳茎轭片位于阳茎腹面,正面观V型或U型,起着支撑和引导阳茎的作用。
2.2 雄性外生殖器构造的种间差异
2.2.1 抱器瓣
秦岭5种玄灰蝶的抱器瓣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基部和端部形态以及铗突的形状及长短(图7~11)。
玄灰蝶、点玄灰蝶与大卫玄灰蝶抱器基部膨大明显,其中,点玄灰蝶最为明显(图7~11圆圈所示),端部不平滑,呈锯齿状,且端部下缘向下成钩形(图7~11箭头所示);波太玄灰蝶和淡纹玄灰蝶抱器基部略膨大,波太玄灰蝶抱器中部至端部斜下弯曲渐窄,端部平滑、较细,淡纹玄灰蝶抱器端部梭形,下缘钩形突延伸至抱器中部;点玄灰蝶铗突与抱器端部等长,玄灰蝶及淡纹玄灰蝶铗突短于端部,波太玄灰蝶和大卫玄灰蝶则长于端部;除长短不同外,铗突端部形状存在差异,玄灰蝶及点玄灰蝶铗突端椭圆形;波太玄灰蝶铗突末端针形;淡纹玄灰蝶呈钩形,略向抱器上缘弯曲;大卫玄灰蝶铗突末端钝钩形。
2.2.2 背兜、钩形突与颚形突
秦岭5种玄灰蝶背兜均开裂,但背兜与钩形突形态不同,颚形突形状和分叉情况也存在差异(图12~16)。
玄灰蝶背兜开裂呈V型(图12~16箭头所示),背兜上、下缘间距最大,淡纹玄灰蝶背兜上、下缘间距次之,背兜开裂U型,点玄灰蝶、波太玄灰蝶和大卫玄灰蝶背兜上、下缘间距较小,背兜开裂V型,但基部略向内靠拢;玄灰蝶与大卫玄灰蝶钩形突细长(图12~16圆圈所示),点玄灰蝶和波太玄灰蝶略短,淡纹玄灰蝶钩形突呈倒三角形;颚形突成对,但玄灰蝶、波太玄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