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海特伟业
校园无线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海特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010一、校园无线广播概述
校园无线广播是一种以无线发射的方式来传输广播的设备。具有无需立杆架线,覆盖范围广,无限扩容,安装维护方便,投资省,音质优美清晰的特点。彻底解决了传统有线广播布线困难、安装复杂、扩容性差、损坏墙面及校园环境等问题。对于目前规模大、地域广的学校来说,调频广播具有传统的有线广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采用无线调频传输广播方式具备的优点:
1.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无线调频广播只要将发射机和发射天线用馈线相连,再将发射天线立在室外的至高点,终端使用调频音箱,通上市电即可接收调频广播。设备检修也很简便,只需检测某个终端音箱或前端设备即可。完全避免了传统广播检修难的问题。(有线广播的检修需要从接收终端、线路再到前端设备一路检测,方能判断是哪部分的问题。)
2.无限扩容、发展无瓶颈:无线调频广播只要在无线调频信号覆盖的范围以内,使用无数个音箱都可以接收,可无限扩容。彻底解决了有线广播扩容难的问题。(有线广播要增加音箱需要增加功放、再从机房架设一次线路。)
3.可对点寻址广播:调频广播的前端使用编码遥控,可对终端的某个点或某个区进行点对点的远程控制。
4.性能稳定:
调频发射机采用的是微电脑锁相,发射频率不漂移。
调频发射前级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双锁频副载波(SCA)遥控编码技术,频率准确稳定,遥控音箱开关机可靠无误。
调频接收音箱设置了三道防火墙(频率、编码、地址码),音箱要打开正常广播必须要同时接收到这三种信号,缺一不可,所以坚决杜绝误开机。
频率:调频音箱采用晶振定频的方式,使用晶振将接收频率牢牢地锁定在一点,频率绝不漂移。也不受气候、温度等外界因数的变化而改变频率。
编码:调频音箱需要接收到前端副载波(SCA)遥控编码信号,并且将此译出。在此过程中即可识别出,接收到的编码信号是否是所设定的自己相对应的编码信号,是则打开,否则相反。
地址码:每个调频音箱都可设定一个地址码,只有接收到了属于自己的特定地址码,方可打开音箱。
5.音质清晰优美:无线调频广播传输是从调频发射设备中将音频信号发出,接收设备将其信号接收到并广播出来,在此过程中避免了线路中高频和低频的损耗,所以调频音箱中出来的声音高音洪亮、低音浑厚,整个声线非常的饱满,音质优美而清晰。
二、校园无线广播设计依据
校园无线广播系统遵循以下国家行业相关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191-1998)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119-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面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14050-93)
《安全检查防范系统通作图形符号 》(GA/74-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国标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GB6510-86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1981
国标《GB-4311 1-84调频广播发射机校准 》
广电部标《GY15-84调频接收机标准 》
《大楼通讯综合布线标准》 (YD/T926-1997)
国际电联 ITU - T有关标准
《专业录播结构标准 》
三、 校园无线广播设计理念
3.1校园无线广播设计理念
搭建符合现代教育教学需求的校园无线广播系统,实现“音源多元播放、操作人性简单、播放智能自动、扩容维护方便”的新一代智能广播总体目标。
3.2校园无线广播设计原则
校园无线广播方案遵循“先进适用、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成熟稳定、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原则设计。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3.2.1先进性与适用性
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中国国情和本项目的特点。该系统集国际上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体现了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系统是面向各种管理层次使用的系统,其功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