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绸共生的盛译其他商业
与绸市共生的盛泽其他商业
戴友农
盛泽在宋代已有定期的集市贸易“寅亥市”,至明初始有固定的店铺,但村市寥落,“市弗贰肆,日不能毕一豚”。明中叶后,民间手工丝织业逐渐形成,盛泽的商业也得到同步发展。至清初,盛泽已是“商业辐辏,其繁华喧盛诸镇中推第一”。乾隆年间则“远商鳞集,紫塞雁门、粤闽滇黔辇金者无虚日”。清中叶后,在花园街、南北大街等处商店鳞次栉比,茶馆酒肆、南北杂货、酱园果品、鱼虾水鲜各业俱兴。盛泽的商业明显异于邻镇之处,即它和丝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且相辅相成,丝绸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为丝绸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服务条件。由于盛泽不仅是丝绸生产地,而且是丝绸的集散地,南往北来的客商甚多,外地移民入境者络绎不绝,对外联系比较广泛,商业、文化等各种信息的渠道畅通。这些条件和因素,给盛泽镇增添了“开放型”色彩,故早有“小苏州”、“小上海”之称。
商业行业的历史变迁
从商业的具体行业来看,盛泽的饮食服务业极为发达,一些新的行业的产生和建立较早,并早就形成了为丝绸生产服务的纺配行业。
饮食业 盛泽饮食业有菜馆、饭店、面馆、酒店、熟食店、酱鸭店、羊肉店、牛肉店、糕糰店、汤团店、馄饨店等等。民国25年(1936年)。全镇有面饭菜馆15家,民国35年有38家。1949年5月有49家,其中面饭店29家,熟食店9家,糕团店11家。营业各不相同,也不混淆,各做各的,区别甚清。而一些名店又“各擅其长,不可互误”,以选料讲究,烹饪精细,兼顾色、香、味的特点驰名遐迩。饭菜馆有协顺兴、悦来兴、义锠福、怡和园、松鹤楼、双和馆、复兴馆、沈复兴、十六等。协顺兴和悦来兴都开设于清末,其他都开设于民国期间。悦来兴经营有方,一度独霸饭店业,后被民国初年开设的义昌福所代替。据传悦来兴曾因冷落绸界巨商而遭报复,绸商转而支持义昌福,悦来兴因生意清淡而关闭。四五年后,换主改名为怡和园,以徽菜馆面目出现。义昌福则扩大股东,有绸领杨爱生、梭子店店主杨桂林投资,改名“义锠福”,建地窖,扩大经营范围,与怡和园竞一日之长。怡和园开张之时,正值三伏炎天,营业不恶。徽帮厨师不兼营饭店,秋凉以后,营业渐衰。义锠福既营婚丧喜庆筵席,又有雅座堂吃,另有出菜业务,派专人送菜,成为业中魁首。怡和园又停闭,换店主王老四设松鹤楼。沈福兴菜馆(在新开弄)专烧绍帮菜,盛泽绍籍人较多,所以备受欢迎。
酒店有老镇源、衡春、寿全斋、董正兴、阿土、同吉永等。老镇源地处花园街,创设于清代,售绍酒、花雕,供应堂吃,不售热菜,下酒菜仅备马兰头、螺丝、花生米、咸鸭蛋等,胜似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其他酒店亦售热菜,但只一些家常菜。面馆以新开弄口钟源馆为首,其他有东荣兴、西荣兴、万阳春等。盛泽面馆业对面浇很讲究,一般都是新鲜炒爆面浇。即使一碗普通咸菜面,也分别有咸菜面、爆菜面、辣茄爆菜面等不同形式。蟹粉面、鳝丝、鳝板面,都采用鲜蟹肉、黄鳝丝、黄鳝片现炒爆后作浇头。钟源馆的火鸡面选用肥壮黄母鸡,煮一滚后用水沥清,再用文火闷煮。万阳春的冻鸡面选用大公鸡,煮一滚后沥清,再放入砂锅用文火闷笃(炖)。还有点心店为数众多,锡昌的馄饨店(原在登椿桥堍,后由俞正经营迁东庙)经营的绉纱馄饨、汤包、水饺、小烧卖等,皮薄肉饱味极鲜美。盛泽之有小烧卖为锡昌首创。登椿桥堍的汤团店原为周姓店主经营,虽几易其主,因其汤团皮薄软糯味美,顾客仍呼周汤团。无锡人朱阿二在里安桥堍开设的小吃店,专营肉嵌面筋,是用生面筋嵌肉圆入油锅氽煮,捞出后和冬粉丝串汤加以葱花等作料,入口时鲜美爽口。该店创设于民国5年。
酱鸭、熟食店有汪鼎兴、胡立大、老三珍、陶顺兴、雷顺兴等。胡立大、汪鼎兴酱鸭店先后开设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三十四年。汪鼎兴酱鸭以老汁汤用火锅煮成,上口既嫩又脆。苏沪等地绸商来盛泽都喜欢到汪鼎兴一饱口福,绸行中人以酱鸭馈送客人,成为一种风气,使汪鼎兴酱鸭更享盛名。老三珍的八肉以汤汁肉煮法,每块二两,八块一斤(老秤)。初时售价每块铜元八枚,故称“八肉”。销售以夏季为最旺,因夏天炎热,盛泽风气一般家庭吃素居多,中老年成习惯,青年人很难适应以素为主。是时老三珍八肉普遍受到欢迎,不到中午已售罄。
糕团店有金顺记、张万源、张珍源等。金顺记(原系茂品经营,后传给外甥经营)糕团店开设于民初,店址庄面上。所制作的盘龙糕用纯糯米粉砌于笼屉中,放上赤豆糊、白糖、糖腌猪油粒(猪板油粒放白糖腌制年余后才用)蒸熟,入口松软香甜,猪油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其它如松肉,多数菜馆制作销售,用鲜鱼肉捣烂和鸡蛋拌成糊状,用肉圆拌上糊油氽后取出,食之松脆鲜美。五香烂白糖多系小贩制作出售,用麦芽糖做皮,以捣烂之芝麻、花生和以白糖为馅、做成各种形状,食之香甜可口。
茶馆业 盛泽茶馆为数众多,民初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说,民国期间经常保持在四五十家之数。据民国35年的统计全镇茶馆有4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