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重 点掌握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景观连接度和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和 景观复杂性理论。 【重点难点】  岛屿生物地理学动态平衡理论  复合种群类型;  等级理论的基本要点和热力学基础; 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岛屿性(Insularity) 是生物地理所具备的普遍特征 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 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 度不同的岛屿。有些陆地生境也可以看成是岛屿,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 农田包围的林地等 岛屿为自然选择、物种形成与进化,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假设的发展和检验提 供了一个重要的自然实验室,其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岛屿状生境的研究中。 一、 “种—面积”曲线 Preston,1962 年提出 “种—面积方程”: 1 《景观生态学》本科教学教案 二、 岛屿生物地理学动态平衡理论  岛屿生物地理学动态平衡理论—MacArchur 和Wilson(1967)  迁入率、灭绝率、物种周转率  距离效应和面积效应 二、 岛屿生物地理学M-W 数学模型 2 《景观生态学》本科教学教案 对于某一岛屿,MacArthur- Wilson 理论的数学模型,简称M-W模型,用一阶常微分方程 表示 dS (t) I (S ) E (s) (3.1 ) S(t) 表示t 时刻的物种丰富度,I是迁入率,E灭绝率。 dt 假定I 和E 具有种间均一性、可加性以及随时间的稳定性,它们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则呈线 形变化。 I (s) = I [ S –S(t)] (3.2 ) I 单位物种迁入率或迁如入系数,E 单位灭绝率或灭 0 p 0 0 绝系数 E(s) = E0 S(t) (3.3 ) Sp 大陆物种库中潜在迁入种的种数 两方程合并(3.3 )代入(3.2 ) dS(t) IoSp (Io Eo)S (t) (3.4 ) dt 该微分方程表示非平衡状态是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积分得: Io  Io    S (t) Sp  Sp S (0) exp (Io Eo)t (3.5 ) Io Eo Io Eo  S(0)是到上初始种丰富度。当迁入率等于灭绝率(I=E )时平衡态的物种丰富度为:  Io  Se Sp (3.6 ) 该式表明,对于某以岛屿,平衡状态物种丰富度取决于   Io Eo  单位种迁入率和灭绝率,以及大陆物种库的大小。为了探讨物种丰富度变化率及其平衡态值 的关系,方程可改写为: dS (t) (Io Eo)[Se S (t)] (3.7 ) 由此可知,种丰富度的变化率与t 时刻和平衡 dt 态时种数的差成正比,而当S(t) Se 种的丰富度增加;S(t)Se 时,种的丰富度减小。 如将方程(3.6 )代入(3.5 )得 S (t) Se [Se S (0)]exp[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