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降低对大陆经济依赖的策略-国际经济情势周报-中华经济研究院.doc

降低对大陆经济依赖的策略-国际经济情势周报-中华经济研究院.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降低对大陆经济依赖的策略-国际经济情势周报-中华经济研究院

一、前 言 近年來臺灣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出口金額占總出口的比重高達40%,臺灣對中國大陸、港澳的投資占對外投資總額比重更達60%以上,且臺灣的外銷訂單在海外生產比重也達50%以上,其中電子業的海外生產更高達70%以上,而多數是在中國大陸生產。以如此高的出口、投資、海外生產依存度,兩岸推動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會不會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大陸的依賴而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呢?尤其是中國大陸的電子資訊業快速崛起,「紅色供應鏈」對臺灣的相關產業產生替代效果,臺灣如何建立差異化的策略,值得正視。其次製造業和服務業拓展大陸市場是否應有不同策略?再者,臺灣的對外擴張路徑應是先國際化再大陸化,或先大陸化再國際化?這也是執政黨和在野黨對臺灣企業國際化最大的觀念差異所在。最後,臺灣推動兩岸簽署服務業貿易協議,是否會造成另一波的服務業登陸投資及產業空洞化呢?本文將針對上述課題加以分析。 二、臺灣經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及差異化策略 臺灣的出口、投資依賴中國大陸的比重相當高(參見圖1),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也高達近千億美元。加上中國大陸觀光客來臺連年攀升,也對臺灣帶來龐大經濟效益。因此,對中國大陸經貿的過度依賴也引發國人極大的關注。 過去20年來,臺灣產業大量外移中國大陸,將之視為廉價的代工基地,並享受出口成長、經濟熱絡的好處。基於全球供應鏈的角度及跨國品牌大廠(戴爾惠普等)臺灣電子代工大廠利用大陸為代工基地的發展,難避免。經貿投資的密切程度 014)〈經貿國是會議〉2014.7.27-28. 以大國旁邊的小國為例,芬蘭發展木材、手機以區隔俄羅斯;荷蘭發展農業生技、物流,以區隔德國的工具機、汽車、化學產業;而新加坡發展娛樂休閒、生技、金融以有別於馬來西亞。因此,在製造業上,除了和中國大陸合作,臺灣應致力於安全、安心,智財權、少量多樣、認證、品牌等相關行業如工藝、物流、自行車、工具機、工業電腦、生技、醫材等產業來製造和中國大陸的差異化,以凸顯臺灣的優勢。 在此,引用IBM公司所發展的交叉SWOT分析方法(2015),利用SWOT結合機會、威脅的順位排序,再根據排序結果,擬定策略。首先,我們先了解臺灣整體產業的SWOT,接著將優勢/機會、威脅/機會、劣勢/機會做交叉分析,進而找出臺灣的策略。 (一)SWOT分析 就臺灣經濟的優劣勢而言,臺灣的優勢包括ICT(電子資訊業)的深厚基礎、中小企業及其群聚彈性、中國大陸與東協的投資網絡,以及企業創意及自由思考能力。 就機會而言,兩岸洽簽ECFA帶來的商機,東協及大陸內需市場的潛力,以及臺灣在東協投資,東協的僑民、僑生、外勞、外配都是我們可以運用的管道及潛力商機;此外,中國大陸觀光客在2016年可達1,000萬人,也有助於內需市場的擴大。 在劣勢方面,臺灣市場小,投資少,經濟缺乏動能;反商情結、環保衝突、所得停滯、財政拮据等因素也限制了臺灣經濟的發展。 在威脅上,歐美再工業化、日韓積極開發中國大陸、東協市場;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對臺灣均產生不小的威脅;此外,加入FTA、大陸商品衝擊國內市場,均為臺灣經濟帶來威脅。 有關臺灣產業的SWOT如圖2所示。 圖2 臺灣整體產業的SWOT分析 (二)Cross SWOT分析 IBM的交叉SWOT分析,主要是SWOT的策略考量不易聚焦、缺乏優先順序。故就產業、公司的需求及目標,找出強強配(優勢/機會)、強弱配(機會/威脅)、弱強配(劣勢/機會)及弱弱配(劣勢/威脅),並集中資源,針對其中的一、二項組合,規劃可能的策略。 結合優勢/機會發展出「攻擊策略」;結合機會/威脅發展出「創造優勢、差異性策略」;至於結合劣勢/機會則演化出「產業轉型」;最後在劣勢/威脅上則尋求「降低風險、退出市場」的策略。(參見圖3) 在「產業攻擊策略」上,結合ICT擴散至其他領域,如醫材雲端生物科技物聯網,或善用大數據有較多的機會。其次搭上歐美日再尋求技術商業模式上的引進,才能凸顯對大陸的競爭優勢。 凸顯臺灣產業的差異性 根據山衛科技(2014)的觀察,世界的科技發展,是由無到有 、由有到好 、由好到優。基本上,其發展的動力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慾望、渴望),所以,人的需求最早是從農牧發展時期的只要求定性、進入工業發展要求定量(矢量、向量)的量化時期,再進步到現在追求質化(標量)的發展時期。以聲音的量測、計量為例:目前的環保法規,都是以物理量的分貝值作為標準,量是個物理性的聲音事件,但是,對於人類而言,其實這個物理的聲音源,都一定是經歷了每個人不同的生理(耳蝸、耳膜...)構造進行傳導,又再由心理的方式詮釋感受,所以,根本是個聽覺感受的事件。 在過去,我們可能會認為以目前的技術,還不足以訂定計量聽覺感受的標準,所以不會投入任何的力量進行研究。但是,大家所不知的是,事實上,德國賓士汽車為了保持他們的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