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惊吓损害的法教义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doc

惊吓损害的法教义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惊吓损害的法教义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

第三人惊吓损害侵权责任的比较法研究 —— 关于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及英美的国别报告 【编者按】 随着我国民事立法和学说的不断发展完善,法学研究方法论日渐受到法律人的重视。比较法研究尚方兴未艾,判例研习的方法又成新的热点。而在法律传统源远流长的欧洲,随着欧洲私法统一化的进程,欧洲法律人先进一步,试图将比较法研究方法与判例研习的方法结合,籍此寻求欧洲各国在相同或相类似案件中法律实践的共同特征。欧洲各国虽然因各自的法典化形成迥异的法律体系,但毕竟罗马法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共同法在民族国家形成前也长期存在,如此种种,使得此种国别报告的方法相对更容易实现其目标。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将样本容量扩大至欧洲以外各国,国别报告的方法是否同样能够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呢? 本次报告试图从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和英美等不同国家对“第三人惊吓损害”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出发,对我国典型案例中存在的争议与理论难点进行评析,以期寻求各国不同侵权法制度下,对第三人惊吓损害处理的共同评价,构建起各国法制共同的“上位模式”,并以此为核心更好的理解中国法与外国法,实现超越空间的比较研究的目的。 本次报告选择《人民法院案例选》第70辑刊登的一起第三人惊吓损害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即“林玉暖诉张建保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2006]思民初字第5968号民事判决)。为便于理解,现将基本案情、判决结果和裁判理由概括如下: 2005年4月17日下午,原告之子曾燕斌在其办公司遭到被告张健保殴打,致曾燕斌头部受伤倒地,血流满面,是时原告林玉暖进入办公室,见此情形,当即昏厥,被送医院救治,住院12天。原告请求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共计8371.15元。并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被告以原告原罹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脂血症、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等疾病,昏厥与被告无关;且原告不能证明被告对原告实施了侵权行为以及损害后果与被告行为有因果关系为由抗辩。 法院审理认为,首先,所谓间接受害人是指侵害行为直接指向的对象以外因法律关系或者社会关系的媒介作用受到损害的人。本案中直接受害人乃曾燕斌,原告林玉暖乃间接受害人。虽然我国法律所保护的间接受害人仅指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以及前生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残疾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但解释上,可以允许健康权受损的间接受害人享有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仅在受害人死亡的情形下,死神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其无法直接适用本案。但是本案法官认为,死者近亲属的损害与本案中林某受到的伤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者均为三角关系,皆为第三人受到损害,而第三人之所以受到损害,是基于其与死者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而且不管是死亡还是伤残,受害人亲属精神上均受到极大痛苦。因此,此时在伤残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张性法律解释的方法适用我国关于死者近亲属损害赔偿权的规定。至于近亲属在此类案件中受到的损害与侵权行为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关系,则需综合考虑。 其次,原告由于自身原患有疾病是为主要原因,目睹儿子受伤是为外因,因此,被告应承担原告损失的20%,计1554.23元。另外,原告目睹儿子血流满面,精神必定痛苦,有抚慰之必要,法院酌定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判决被告张建保支付原告人身损害赔偿金1554.23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法教义学分析( ——基于德国民法的理论与实务的比较法考察 朱 晓 喆 目录 一、从外部体系透视惊吓损害在德国民法上的定位 1、间接受害人? 2、健康损害、惊吓损害与第三人惊吓损害 3、第三人之精神痛苦金请求权 4、小结 二、第三人惊吓损害侵权责任的结构检验 1、第三人惊吓损害的该当性 (1)法益侵害 (2)受害人 (3)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一):等值性理论 (4)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二):从相当性理论到法规保护目的 2、第三人惊吓损害的违法性 3、第三人惊吓损害的有责性 (1)损害的范围及精神痛苦金 (2)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3)过错相抵 4、第三人惊吓侵权的损害赔偿 三、我国民法上第三人惊吓损害的请求权基础 侵权行为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受害人的损害填补,俾使其恢复到受害之前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亦须恰当划定损害赔偿的界限,不过分限制加害人在人身和经济方面的发展空间。因此,侵权行为法须协调“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之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