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doc

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

中东、中亚、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课题主持人:艾来提·米吉提 新疆·乌鲁木齐 201年月艾来提·米吉提 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参加人 张艳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鲁华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硕士 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硕士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雅森·米吉提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摘 要 1 前 言 2 第一章 研究背景 4 一、国际背景 4 二、国内背景 7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1 二、研究意义 13 第三章 本研究的结构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7 三、材料与方法 17 四、结果 22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心理评估结果的主要发现与分析 30 一、来华留学生 30 二、跨文化适应的概念 31 三、跨文化适应的分类 32 四、作为外国人的国际学生 33 五、区别于其他外国人的特征 34 六、作为学生的国际学生 35 七、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中国青年 37 八、针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教育和服务 38 第五章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主要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47 一、国家支持 47 二、高校支持 50 三、学生社团支持 60 四、本研究的贡献 62 五、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66 参考文献 67 附录 70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70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84 防御方式问卷(DSQ) 88 中东、中亚、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新疆医科大学15年级542名临床本科留学生进行英文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各年级数据,研究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结果:52.6%留学生在一年中都曾经发生过负性生活事件,他们比中国青年更易产生恐怖、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健康适应因子95.14%,主要是因为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的烦恼;学习压力因子64.24%和人际关系因子49.88%,感觉学习负担重、在国外求学家庭经济压力大、宗教困扰等问题;而高年级的学生还存在情感困扰、就业压力等问题。管理者针对各年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从制度、管理、学历认证、宗教、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结论:新疆医科大学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中国青年,必须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并且本研究首次提出用宗教、道德素质教育来管理和约束留学生。 [关键词]留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学历和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求学与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人们从一种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转入另一种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时,大多数人都会或早或迟、或大或小地对环境的突然改变外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不适应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包括两方面,即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思乡感、无能感、无安全感和外部的易怒、抑郁、自我封闭的情绪和行为。如不知所措、焦虑、恐慌、抗拒、抵触、逃避、抑郁、沮丧、孤独感和相思病。 目前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冲击现象的描述和验证、压力的表现和应对、群体认识、人际关系等层面的探讨中,由于采用的理论路径、样本、方法的不一致,研究结果零散、多样甚至有矛盾之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视角来考察国际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而重中之重是缺乏对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概念的系统认识。虽然人类学、跨文化心理、跨文化交际领域均对跨文化适应概念进行了界定,但这些界定的对象并不完全针对国际学生,而是面向所有移居群体,如移民、难民、旅居者(游客、国际学生、传教士、驻外军队等)等。与其他移居群体不同的是,国际学生具有完成学业的使命,国际学生在学习中的适应也是跨文化适应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研究涉及到国际学生的学习表现,但要么过于宽泛,即与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等问题混为一谈,要么过于局限,即仅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的跨文化视角分析课堂交际状况和师生关系。 研究背景 跨文化适应是群体层面上的文化模式变化。第一次使用“acculturation”这个词的人被认为是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