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言2.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学绪言2

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1.2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病、残者加以照料, 并施以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医护合一) 2.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了解 2.1 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形成阶段 2.1.1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及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 中国古代文化的框架基本成形 古代解剖知识 古人长期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 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和渗入 医学知识,整理升华 2.1.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同时也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 治疗技术的发展:神农本草 药物疗法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气五味、 七情和合等理论。 针灸技术的发展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单选):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或四大经典著作:(多选题)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E. 《千金要方》 《神农本草经 》 2.2 晋隋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医学在理 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 技术的进步,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 断提高。中医学在汉代以后进入了全面发展时 期。 2.3 宋金元时期:成果较多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寒凉派 张从正: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 ——攻邪派。 李东垣: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 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 练习题 1.简述“金元四大家”及其代表学术派 2.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4.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多选):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2.4 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综合汇通和深化发展的阶段 2.4.1 明代:命门学说(为中医学藏象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张介宾(字景岳)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 见解,主张补养肾阳与肾阴。 赵献可(字养葵)著《格致余论》,强调“命门之 火”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义。 2.4.2 明清时期:温病学说: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吴有性(字又可)著 《温疫论》,创“戾气”说, 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 而非一般的六淫病邪。 2.4.3 养生保健方面的调护 2.5 当代中医护理学的蓬勃发展 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 中医护理工作也开始独立开展起来,中医有了严格的医护分工。80年代后,市级中医院医院设有中医护理部多部专著相继出版,如《中医基础护理学》《实用中医护理指南》《中医内妇儿科护理学》及《中医标准护理计划》等。表明: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不断成熟并日臻完善。 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掌握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3.1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 是中医学关于: 整体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认 观念 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识 3.1.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3.1.1.1 生理上的整体性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两个方面: 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 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 割的,即:形神一体观。(喜形于色、喜笑颜开) 3.1.1.2 病理上的整体性 五脏一体观: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协调统一、密切配合的,在病理上也必然是相互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