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要点.doc

浅谈中国当代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当代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要点

浅谈中国当代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要点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基础 在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首先应以令学生感兴趣为出发点,有学者通过教学经验发现“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可以令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再结合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政府对艺术教育提出:建议教师用引导的手法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让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肯定学生创作的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否是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之上,会对艺术学习过程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则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探索,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新的信息。 二、幼儿美术教学模式的重心 学者吴丽芳发现:目前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重视结果(作品)多过于过程,锻炼的仅是学生的模仿能力。并且在教学评价上,大多带有教师个人审美的主观倾向。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有学者提出“幼儿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极容易被教师的行为及言语影响,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如果每节课教师的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创作结果上,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将注意力转向结果,忽略了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学生有可能在创作过程中向教师所提供的“标准答案”(评价结果)刻意倾向,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美术教育的意义就失去了。 同时,由于幼儿的思维和行为受到年龄的制约,需要循序渐进的步骤对事物理解,如果教师仅仅对其展示的是一个“结果”把过程忽略,那么幼儿理解起来将会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过程的分量是重中之重。同时,通过活动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并且,教师鼓励的态度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并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三、结合瑞吉欧学前教育观点分析幼儿美术教学重点 教学具体施行中应结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的观点:提倡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是“配合者”,配合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使儿童的创造性产生于日常经验中。 结合该理论,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时应与学生充分沟通,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之后应鼓励学生主动完成该活动过程,进行中以连续提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不进行过分干涉与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创造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避免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定,教师对于创作结果应该以一种开放、鼓励、肯定的态度。也要注意在吸引注意力时,选择的表达方式应当较为直观、明确,以确保幼儿可以迅速地接收信息。 在课程设置里面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除去视觉接收之外同时包括: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感官体验,因为感官的体验比静态的图片、文字更令幼儿容易记忆和接收,由此可以增加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感受的敏感程度。欧晓娟建议:让幼儿在公园数花瓣、触摸小草、观察蝴蝶翅膀的花纹、去动物园看大象的长鼻子等行为,暗示幼儿自然环境和生活中有许多创作元素,这些元素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印象,还可以令幼儿掌握不同事物的特征及结构。 教师对于体验对象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具有鲜明特征的,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领式提问,比如让学生对看(听、触、闻、尝)到的进行语言描述或者图画描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受到的事物,这个过程利用新鲜事物激发创作欲望。在教学环境的选择上,众多专家学者都建议“教学环境应多方位、多元化,利用不同的环境、形式为学生提供机会去感受生活中的美。”结合不同的环境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课程的新鲜感。 四、小结 本文中心思想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引导性的立场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表演者,老师则充当观众的身份,需要与学生经常沟通,并提供场地和道具交给他们自由发挥,对学生的创作结果以鼓励、开放的态度为主,取消主观的判断及评价。 最后结合学者李洁运用罗恩菲尔的(Lowenfeld)的创造主义教育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方式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看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占得较多,但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引导者——教师。李洁指出:创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获得,并涉及众多相关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发散性思维及复合思维的共同参与,需要分析能力及思维的配合,并结合丰富的想象力。幼儿自身的能力独立完成这个活动过程比较困难,需要老师参与配合与指导。由此看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面对幼儿阶段的学生,要真正做到“引导”而不是“灌输”。虽然他们对于理性的知识和技术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也具备了不可预知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从不同的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李洁.罗恩菲尔德的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