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安仁方言古语词考释
湖南安仁方言古语词考释安仁位于湖南省东部,东与茶陵相邻,东南与酃县接壤,与江西的最近距离只有40多公里,虽然只是一片狭小的地带,但这里的方言却比较复杂。不但处于湘赣语交汇处,而且还杂有客家移民后裔,甚至还受吴、粤等南部方言的影响,出现多重方言重叠的特征。这也是安仁方言独特之处的根本原因。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可以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使古今贯通。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选择了几条今天仍然使用于安仁方言中的古代词语加以考释,旨在追本溯源,贯通古今。
一、【解手】:指大小便
《汉语大词典》注:“解,分泌汗液;排泄大小便。”例:汉“热中于寒,饮药行解,所苦稍衰;转为温疾,吞发汗三丸而应愈。”(指分泌汗液)。《点石头“(莲房)随向假山石畔,蹲下去小解。”(指排泄大小便)。
“解手”作“大小便”解的用例始于明朝。检索明清时期的中土文献我们共找到45例,其中明朝23例,包括《西游记》3例、《金瓶梅》3例、《喻世明言》5例、《醒世恒言》4例、《警世通言》1例、《初刻拍案惊奇》1例、《型世言》4例、《水浒传》1例、《清平山堂话本》1例。清朝22例,包括《红楼梦》2例、《醒世姻缘传》19例、《七侠五义》1例。例:
1.明“当日,众人饮酒到掌灯之后,西门庆忽下席来外边解手。”
2.清“迟了不多时,却见赵虎从西角门进来。张龙想道:他取兵刃不能这么快,他必是解了解手儿回来了。”
“解”已经包含“排泄大小便”义,如何理解“手”的意义?在古汉语中,表示“大小便”的委婉说法有“净手”一词,但我们认为“解手”的“手”与“净手”的“手”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后者有实义而前者却并无实义。“解手”的“手”应为“解”的词尾。“……而与手结合的实语素或为副词,或为动词,或为形容词。与应手随手不同的是,它们中的第一语素当急断足了只正毕几乎体现了整个双音词的全部意义,与第二语素手之间也构不成动宾或介宾关系,其中的手只能理解为附属性的词尾。”“解手”的“解”正体现了这个词的全部意义。在安仁方言中有“搞手”、“吃手”、“看手”、“等手”、“怕手”、“哭手”、“来手”“走手”等等说法。其中的“手”均无实义。
安仁方言中的“解手”还有一些变化形式,如“解下手”、“解解手”、“解大手”、“解小手”等等。“解大手”、“解小手”实为“大解”、“小解”亦即“大便”、“小便”。
中土文献中也见用例,如:
1.明“好大圣,叫沙和尚前来:拢着马,慢慢走着,让老孙解解手。”
2.明“此时天色大明,美娘起身,下床小解。”
二、【心焦】:指心中着急烦躁
《说文“?,火所伤也……焦,或省。”《吕氏春秋?言》:“少泊之则焦而不熟。”高诱注:“焦,躁。”“心焦”就是“心急”义。检索中土文献,我们共搜索到82例。最早用例始见于唐朝,其中唐朝5例,元朝1例,明朝54例,清朝22例。
1.唐“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
2.唐“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
“心焦”一词在安仁县城使用已不普及,但在边远或闭塞的山区仍然习见。“心焦”在表达“着急”义的程度上似乎比“心急”更深些,同时包含了“焦躁”义,在具体的语境中还蕴涵了对某种东西的牵挂、依恋之情。如:“刚开学几天,她就有点心焦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她因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急躁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熟悉环境的一种思恋。“心焦”一词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在这个“焦”字上。从“心焦”的使用情况来看,古语词在偏远闭塞的地方保存的更完善,更原生态。
三、【新妇】:在安仁方言中,“新妇”指“儿媳”
“新妇”一词其出现之初本指“新婚妇女”。“新妇”最早见于《战国策“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
《吕氏春秋“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竖子操蕉火而钜,新妇曰:蕉火大钜。入於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惠子闻之,曰:“……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於新妇乎?《诗》岂曰恺悌新妇哉?”
检索先秦典籍,“新妇”一词共出现以上6次,且均为“新婚妇女”义。
在安仁方言中,“新妇娘”、“新娘子”、“新人”才是指“新婚妇女”。
后汉时期又可指“已婚妇女”。最早用例见于东汉,《风俗通义》1例,其次才见于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5例、《真诰》6例、《魏书》5例。
1.东汉“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楼上新妇,岂虚也哉!”王利器校注:“汉魏六朝人通称妇为新妇,故上文言妇,此又言新妇也。”
2.南朝宋“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