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邂逅-《一九八八――-》读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邂逅-《一九八八――-》读后

生命邂逅:《一九八八――?》读后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电影、大众文化和批评理论的教学与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著有《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等论著多种。 最近,张爱玲未发表过的文章陆续问世,除了让我们重新理解她的一生并引发了华语文化界震动的杰作《小团圆》之外,还有许多散文作品也都被披露,让我们看到她的晚年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对于人生的强烈兴趣。在新书《重返边城》中看到了一篇题为《一九八八――?》的文章,让我有所触动。 这篇文章写她在洛杉矶的一个沉寂的卫星城中的巴士站的所见。文章不长,她却用了不少笔墨来勾勒描写这个卫星城的环境。“这是所谓宿舍城,又称卧室社区,都是因为市区治安太坏,拖儿带女搬来的人,不免装修新屋,天天远道开车进城工作,只回来睡觉。”这些描写大概是张爱玲晚年自我封闭之后选择的生活环境。 除了东部城市如纽约的公交系统相当方便之外,美国许多地方的公共交通都不很发达,西部如洛杉矶尤甚。张爱玲不会开车,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也深感不便。从她晚年时有来往的人如林式同的回忆中知道,她平时极端地不愿意和别人来往,但要搬家等等时候还是得有像林式同这样的忠实的朋友帮忙。因为不会开车真遇到事情就不容易处理。所以张爱玲对于等不到的公共汽车就非常敏感,多有抱怨。这些内容都是这篇文章的铺垫,文章的核心是她在这样一个公共汽车站看到了一个人在等车的长凳的“椅背的绿漆板上白粉笔大书: Wee and Dee 1988――?” 看到这里,我们突然发现了张爱玲式的敏感和微妙的情怀。她接着写的都是她自己对于这两行字的猜测和感慨了。我们突然发现那个写过《倾城之恋》,写过《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华语作家的生命的感受出现了。她说“这该是中国人的姓。”由此而来的那些联想其实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才气。她开始猜测这个写下这行字的人的身份,她说全世界随手题字的都是男人,所以“在这长凳上题字的是魏先生无疑了。”而这“狄”或“戴”则是魏先生遇到的一个女孩。她就遥想这魏先生在等车时的心境:“虽说山城的风景好,久看也单调乏味,加上异乡特有的一种枯淡,而且打工怕迟到,越急时间越显得长,久候只感到时间的重压,一切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沉闷得要发疯,才会无聊地摸出口袋里从英文补习班黑板下捡来的一截粉笔,吐露出心事”。张爱玲在这里的感慨格外深沉:“乱世儿女,他乡邂逅故乡人,知道将来怎样?要看个人的境遇了。”接着她又猜测这个男青年的心态“华人的姓,熟人一望而知是谁,不怕同乡笑话!这小城镇地方小,同乡又特别多。但这时候他什么也不管了,一丝尖锐的痛苦在惘惘中迅即消失。”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晚年的张爱玲的心境,也可以看到她对于生命的感悟。她在公车站和这两行字,也就是和另外的两个我们从来也没有机会了解的生命邂逅。而通过这两行随手写下的字,那“魏和戴”的故事通过张爱玲的笔和我们有了邂逅的机会。这一切都如此偶然,但又是如此必然。这个故事当然仅仅是张爱玲的想象,但却又如此的真实。两行字让张爱玲这个漂泊在美国的异乡人感同身受,让她感悟到中国人命运的艰难和认同的感情。这个“魏和戴”,其实就是张爱玲对于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生命所认同的来源的真切感情。这一对被张爱玲写下的男女何等幸运,他们那似乎除了亲朋好友之外不会有人关切的生命,突然被我们这些张爱玲的读者所关切。我在想着这一对1988年在洛杉矶附近小镇上的华人男女的命运,其实他们有点像《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和白流苏,但他们没有那一对那么戏剧化,却更真实和更有生命的质感。因为这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通过两行字浮现出的真实的生命、真实的感情和真实的境遇。我突然想到,我有时漫无边际地在新浪博客上看陌生人的博客,看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链接的他们朋友的圈子,我被无意间带进了一个陌生但又充满着我们熟悉的生活故事的世界,他或她和朋友的聚会,他或她的感情和朦胧的情愫,有时几句含混而暧昧的语言会让你猜测他的生活中遇到了什么。这些会让你觉得他们的生命在偶然中和你劈面邂逅而带来的感受。我们会感到一种“缘”,偶然间我们会在一个时空中和陌生人如此相近,而这里又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命”。这些人其实正是由于和我们有联系,才会让我们有一种感悟和感情。正像张爱玲看到的是和她自己一样在异乡的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缘”和“命”吧。但只有这位敏感的女作家写下这一切让我们深深地触动。 这篇文章还有最后的几句,我到现在也没有看懂,但我知道那里有张爱玲最深的感慨,不必引在这里,大家还是去读她的原文吧。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