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改变临床观察.doc

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改变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改变临床观察

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改变临床观察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畅君毅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利多卡因组(n32),并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c由用药前(396±17) ms延长至(398±16) ms,利多卡因组QTc由用药前(395±25) ms减至(394±26) ms,但两组用药前后Q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d由用药前(34±12) ms减至(2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较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 胺碘酮; 利多卡因; QT间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工作中常见而又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多年来,临床上治疗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常常首选Ib类药[1],如静脉应用利多卡因。但发表于2000年8月《循环杂志》(Circulation)上的“常规高级心肺复苏2000指南”指出,胺碘酮静脉应用是治疗室速/室颤最好的药物,而利多卡因被认为是“不确定的”药物,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认为的利多卡因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的观念。现观察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2]。患者有胸痛等临床表现,心电图ST-T有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学升高曲线。患者入院时均急查电解质,排除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常规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病1~24 h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62例作为入选对象。 入选患者基本情况,62例患者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54.4±8.3)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2例,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8例,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9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8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9例。入选的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利多卡因组(n32)进行观察。两组间各种临床情况,如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类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电解质紊乱未能纠正者;(2)入选前收缩压低于90 mm Hg或心室率低于60次/min;(3)入选前即出现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经电除颤成功者;(4)发病前1周内曾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1.3 药物及治疗方法 胺碘酮(amiodarone)(可达龙):杭州塞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静脉制剂为150 mg/支,口服制剂为200 mg/片。利多卡因(lidocaine):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静脉制剂为100 mg/支。 AMI的各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胺碘酮组开始先按3 mg/kg(一般按50 kg计算)静脉推注,时间10 min。30 min后效果不满意可再给以150 mg静脉注射,继之以0.5~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同时口服胺碘酮片0.2 g,3次/d;利多卡因组首次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但不超过100mg),然后每10 min给 予0.5 mg/kg,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总量达3~4 mg/kg,继以每分钟20~50 μg/kg维持[3]。两组患者用药观察3天,用药期间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若心率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前后QTc比较(ms) 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d由用药前(34±12) ms减至(21±9)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QTd比较(ms) 3 讨论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室肌细胞形成电重构,缺血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使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不同部位(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室的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心室肌之间产生电不均一性[5],易产生折返激动,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