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解释逻辑起点.doc

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解释逻辑起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解释逻辑起点

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解释逻辑起点摘要:司法统计显示,近二十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有日趋严峻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理论研究,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原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认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社会设置——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是未成年人犯罪解释的逻辑起点。家庭控制的疏离表现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原因在于家庭结构残缺和粗暴的教养方式。学校控制缺失表现为未成年人旷课逃学乃至辍学离校,原因在于教师体罚的教育方式和未成年人自身学习能力不高。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脱离传统社会控制: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0—0105—04 一、问题的提出 司法统计显示,近二十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有日趋严峻之势。从1990年到2009年,我国的未成年犯绝对数量从42033人上升为88891人:未成年犯在全部刑事罪犯中所占的比例从7.24%上升为8.82%;未成年犯在14—17岁年龄段人口中的比重从4.65/万人上升至9.1/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理论研究,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原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笔者认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社会设置——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犯罪等偏差现象,那么肯定首先是家庭或学校环境出了问题。美国犯罪学家埃利奥特在综合紧张理论、控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发展的基本路径,认为未成年人犯罪首先是源于家庭关系或学校关系紧张导致的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减弱。与家庭、学校等传统社会设置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未成年人正常实现社会化的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阻各种不良信息、不良交往和不良情境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一旦未成年人脱离传统社会控制,就失去了这一重要的“保护层”而不得不直面复杂的社会环境,这使得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 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提出“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是未成年人滑向犯罪的第一步。是未成年人犯罪解释的逻辑起点”的理论假设。并根据一项在北京、湖北、贵州三省市进行的未成年犯与普通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这一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所谓传统社会控制,是指未成年人与家庭和学校这两种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环境或者说承担未成年人社会化基本功能的主要组织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在这种联系基础上的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和管控。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意味着未成年人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受到削弱,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和管控遭到破坏。 二、家庭控制的疏离 社会学研究表明,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一直就是家庭。这种连续不断的重要性源于它在一个人一生中关键的头几年中所处的最初社会化主体的地位。在完成社会化任务的许多方面,家庭都是理想的场所。可见。家庭生活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未成年人与家庭的联系受到削弱,包括养育、引导、管教在内的一系列家庭功能就无法有效发挥,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影响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化。 (一)家庭控制疏离的征表:夜不归宿存在突出的夜不归宿问题。卡方检验的结果为X2=1026.3,df=2,p=0.000。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认为,夜不归宿是未成年人家庭控制疏离的重要征表。对于经常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是与父母相处或从事传统的家庭活动,而是转移到家庭以外的人或事。父母不仅失去了大量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和言传身教的机会。而且难以有效控制未成年人夜间在家庭以外的活动和行为。所以,夜不归宿一定意义上能够说明未成年人与家庭的联系比较薄弱,或者说未成年人的家庭控制存在疏漏。但是,在正常家庭中。恐怕所有为人父母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孩子整夜流连在外的不妥和危险,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未成年人夜不归宿的现象呢?下面的原因分析能够解答这一问题。 (二)家庭控制疏离的原因之一:家庭结构残缺 未成年犯罪人之所以表现出家庭控制疏离,原因之一是家庭结构残缺削弱了未成年人与家庭的联系。家庭结构残缺既包括父母分居或离异这种主观因素造成的非正常婚姻状态,也包括一方过世或父母双亡等因客观现象导致的家庭构成不完整。表2显示,犯罪组的未成年犯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亲死亡或母亲死亡、父母双亡的比例都高于对照组的普通中学生,卡方检验的结果为X2=2718.2,df=4,p=0.000。这说明,二者在家庭结构残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论,家庭结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危险因子。 关于家庭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