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2f液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分析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液/液界面被认为是最简单的模拟生物膜模型,电荷(电子或离子)在液/液界面上 转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是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其在探讨相 转移催化、萃取过程、化学传感机理,太阳能转化,药物释放以及模拟生物膜功能等 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该领域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发展迅速。所以,研究液/液界面上 电荷转移过程,建立合理完善的界面过程动力学理论,对于认识、理解许多生理过程, 揭示生命过程的奥秘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界面电化学研究 中,对探索自然界复杂体系的规律具有现实意义。 薄层循环伏安法(Thin-Layer Cyclic Voltammetry,TLCV )和微滴法(Droplets)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液/液界面上电荷转移过程的新方法。它们不仅对实验仪器要 求较低,还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等优点,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液/液界面电化学的方 法, 对于扩展和普及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简要地回顾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基本理 论,详述了薄层法和微滴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界面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应用薄层法研究了以下两个体系在硝基苯(NB )/水(W)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过程: 3+ (1)三氯化铁(FeP P ,水相)— 十甲基二茂铁(DMFc ,有机相)和铁氰化钾(Fe(CN)B B 6 3- P P 水相)— 十甲基二茂铁(DMFc ,有机相)。实验结果表明:液/液界面电子转移反应 驱动力增大,而反应速率常数值确有微小的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重组能的影响。通过 考察薄层厚度对电子转移的影响得到:稳态时,薄层中电子转移反应仅受薄层中物质 扩散速率控制;但在非稳态时,反应过程主要受NB/HB 2B O界面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的控 制。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Marcus反向电子区域理论。 3. 应用微滴法研究了钾离子在水/1 ,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过程。首次在同一 电势窗中观察到了离子在水/1 ,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峰和电子在电极/水界面上转 移的氧化还原峰。研究结果表明:钾离子的转移峰电流与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浓度 成正比,离子转移驱动力是同时在电极/溶液上发生的电子反应;钾离子的转移式电位 为 440mV ,与文献报道相近;由于界面双电层的存在,造成离子转移峰随扫描圈数的 增加而减少,而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氧化还原峰随扫描圈数的增加而增加。离子转移 I 4- 机理是离子在液/液界面吸附,转移到另一相后扩散。首次发现水相中Fe(CN)B PB P 离子可 6 + P P 在界面形成离子对,使有机相导电性降低,出现振荡。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理 与TBA 解界面离子转移机理,认识生命过程中钾离子跨膜转移机理,对揭示生命奥秘具有重 要的意义。 4. 用玻碳电极系统地研究了肾上腺素的电化学特性,考察了酸度对肾上腺素的电 o o 极反应的影响;采用泛函数理论计算肾上腺素(EP P (V) = 0.9432 )和肾上腺素红(EP P (V) = 0.4085 )的标准电极电势,与实验测定的标准电极电势相吻合;通过计算肾上腺素和 肾上腺素醌的LUMO 和 HOMO 的能值,从理论上证实肾上腺素在电极上易失电子, 生成肾上腺素醌。通过研究电势扫描起始点对肾上腺素电极反应峰电流的影响,证实 了adrenochrome和le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