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其断句浅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其断句浅议摘 要:苏轼,这位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尽管步入词坛较晚,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念奴娇·赤壁怀古》因气象高远、境界壮阔、风格豪迈而广为人们称道,但又因其不协音律而有争议。应当说,词既应注重内容,又应注重词调音律,才能达于美善之境。
关键词:豪放 词调 音律 标点断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式的大家。因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因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因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同时),其绘画简劲掀舞,新奇有致;其文艺理论,见解独到,自成一家。广博的学识,盖世的才华,使苏轼尽管步入词坛较晚,却能在短短几年间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自己的词学天赋,正如他在《与鲜于子骏》中所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不仅如此,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豪放、旷达、婉丽,并且开创了豪放词派,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中国词学史。
明代张綖称:“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又据《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中说:“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这些说法,极大地昭示了苏轼开创“豪放词”的意义。由于旷达直率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由于正道直行、不阿谀谄媚的君子人格,苏轼被卷入政治纷争的漩涡之中,既不见容于推行变法的新党,又不见谅于尽废新法的旧党,经历了两度“在朝——外任——贬逐”,可谓宦海沉浮,屡经挫折,失意之极。政治上的极度失意,使他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想法,滋生了浓重的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最终没有被打击、磨难击倒,乐观旷远、豁达开阔的胸怀和人生态度,使他在面对祖国雄伟江山的时候,油然而生豪迈激昂的情绪,创作了不少使人心神为之一振的千古名篇。
在苏轼众多豪放词篇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赤壁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该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词人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哲理、一种历史观。词人站在江边,看着那江水滔滔东流,不禁想到:古往今来有多少风流人物,有多少盛衰兴亡,都在这江水的滚滚奔流中消失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地点、人物。尽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尽管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尽管什么都不存在了,但故垒还在。犹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的那样,如今剩下的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了。也就是说,尽管周郎已逝,但是当年的往事、周郎的丰功伟业,至今还感动着、激励着人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对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的描写。就这样,词一开篇,就描写浩荡江流,风起浪涌,境界阔达,气势雄壮,创造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为“风流人物”的出场创设了环境气氛。然后笔触转到着重写人,对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周瑜进行描写和歌颂。首先,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来写风流倜傥、潇洒英俊的周瑜,得到了“国色”的美人,进而表现其爱情、家庭的甜蜜、美好、幸福。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孙策和周瑜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大乔小乔是东吴最有名的美女;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堪称美女配英雄的佳话。试想,天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然后,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写儒雅从容、成竹在胸的周瑜,“谈笑间”就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应该看到,周瑜年轻有为,美人江山兼得,是何等的春风得意啊!然而,苏轼写赤壁怀古,凭吊周郎当年所建立的功业是他主要的目的吗?
结合苏轼写作该词的背景、心情、环境,仔细体会整首词,不难明白,作者以包举有力、凌云健举的笔力,把无限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织在一起,抒发的感慨却是十分的隐约深沉,隐含着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而对周瑜的赞颂,却意在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深沉感慨。苏轼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的第二名,可见其才气;他给朝廷上了很多篇策论,提了很多的治国方略、建议,可见其抱负、理想。但是他却屡经挫折,九死一生后被贬官黄州,自然也就触景生情、怀古伤今。在他看来,周郎的娶美妻、建功业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进而也就悲慨自己年近半百却壮志难酬、功业难成!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的沉重、精神的苦闷之深远沉郁。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因此而颓然倒下。有着豁达开阔胸怀的苏轼,清醒地认识到,“千古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消逝得无踪无迹,那么个人的荣辱穷达、起落坎坷、得失成败又何足悲叹呢?在该词中,掩盖不住的是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迫切期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
纵观全词,苏轼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气象高远,境界壮阔,风格旷达、豪迈。结尾
文档评论(0)